不求甚解的读书笔记(4)
我看了下我的进度……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
美 玛丽·罗琦 译 王祖哲
2013年出版,作者卫斯理大学心理学毕业,风格幽默的科普畅销书作家
2019/10/09
实际上,在一些医院里,整体尸体解剖正在被取消。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下学期将研究解剖标本,而在科罗拉多大学“人体模拟中心”正在尝试数字化解剖学教学(1993年他们将冰冻尸体切片1871片并制作三维人体)。
按照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我们将发现,尸体过剩了。它由几个因素引起,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丧葬费用的增加等等。
我们对尸体腐烂过程知道的越多,我们就越能准确地判断死亡时间或者说,被杀死的时间。
死后24小时可根据眼睛中的胶状物的钾水平判断死亡时间;除极端天气以外尸体每小时下降大约16.94℃,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尸僵则更简单判断,从头和脖子开始,在死后10~48小时完成和消失。
如果身体死亡超过3天,就转向昆虫学线索以及腐烂阶段寻求答案。田纳西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人类学研究所的腐烂基地里有18具尸体,大约700份样本,基地本身很容易就达到了闲人免入的目标。
人体腐烂第一阶段的标志是自溶。人体细胞用酶把化合物分解成细胞能利用的东西,人死后酶就会不受控制地工作,开始吃掉细胞结构,细胞液就会渗出,积在各皮层之间将皮层剥离,随着时间推移就会看到皮肤脱落,法医称之为手套效果。幼虫们喜欢吃脂肪,他们聚集在皮下脂肪层,看起来有点像武侠小说里中了蛊的人。
第二阶段是膨胀,体内细菌在吃掉尸体的过程中产生气体,但尸体无法正常排气,就会像气球一样鼓起来,舌头胀得伸出嘴外,是一个不怎么优雅的吐舌。膨胀通常在一个星期左右结束,就来到最后的腐烂阶段。
尸体周围的泥土浸透了腐烂的液体,是一种浓烈发腻的介于烂水果和烂肉之间的气味。
现代尸体防腐利用循环系统,把液体防腐送到全身,以期阻止自溶放慢腐烂过程。17世纪课本首次出现动脉防腐技术,将动脉切开血液排空注入酒精,但动脉防腐直到美国内战才开始流行,为了更好运送士兵尸体回家。
【在作者拜访腐烂基地和参观尸体防腐处理这两个部分更多的是切身的细节描写,一一摘录显然不符合我的初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阅读,微信阅读已上架本书】
不求甚解的读书笔记(4)近几十年,死人帮助活人搞清楚了各种人类会在车祸当中遭遇到的人体抗撞击极限,只有首先知道极限点我们才能正确使用人体模型。
死人对安全驾驶最早的贡献是在挡风玻璃。早期的叠层玻璃在事故中被脑袋装出一个洞,脑袋又从这个洞弹回来,玻璃渣子划破了脸;其后是钢化玻璃,撞是撞不破了,但是大脑会损伤。
在车祸事故的研究中发现,单纯的撞击和单纯的脑袋晃动很难导致严重损伤,脑袋撞到仪表盘或是什么东西上力的反作用使脑袋朝某个方向扭,然后高速扭回,就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大脑损伤。高速的后部撞击可能撕裂大脑表层的血管,侧面撞击能把人撞昏。
拍下尸体头部在模拟撞击期间的高速X光录像可以发现,大脑按照数字8晃荡,神经轴突细管可能遭受可致死的撕裂。
胸部受伤是车祸的另一大死因,在安全带问世前,方向盘几乎是车内最要命的一个物件。
一般汽车方向盘的转向杆的角度和位置正对着司机心脏,迎面撞击时即使金属不插入胸部,单是撞击本身也可致命。心脏主动脉虽然厚,但比较容易破裂,如果执意驾驶没有安全带的车,就要掐准时间在心脏收缩的那一刹那撞车,那时心脏把血泵出去了。
考虑到这些,生物工程师和汽车制造商致力于制造一种受撞击会屈折的转向柱,引擎盖也是如此。(出于未雨绸缪的安全考虑,有两种车辆设计概念,一是在驾驶座两边各安一个舵一样的手柄,另一个是脸朝后的乘客座椅)
1995年的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上写道,从1987年以来,尸体试验对车辆安全的改善每年挽救了大约8500人的生命,每有一具尸体被用来测试三固定点安全带,每年就有61人免于丧命;每有一具尸体脸部用来测试气囊,每年就有147人在迎头相撞的事故中保住性命……
我们相信这个数字还会上升,感谢捐献遗体的人和他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