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的智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很多的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那么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但是落到那天日记本上是那般的平淡无奇与枯燥无味,比如填写高考志愿的那个下午,比如投递简历的那个早上,还比如小时候对母亲的抱怨。
很多男孩小时候与自己的母亲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种复杂的相爱相杀的关系,我也不例外。一方面,我很渴望与母亲亲近获得拥抱,一方面又在相处过程中抱怨母亲对自己的干涉。回想起那时候对母亲最大的“怨恨”应该来自于她对我劳动力的压榨,我的母亲是一个嘴快手更快的女人,就干活来说十里八村内很少有能与之匹敌之人,如果她是与我一个年代的人,那一定是一个精明干练的职场女强人。作为女强人的儿子,从小就一直感受着她在劳动上给我带来的压迫感:只要是做事,很少能逃过她的责骂的,她总是会嫌弃我做得太慢,总是会责问我为什么从厨房走出来吃饭的时候,不顺便关一下水,拿一下筷子和汤勺,也不喊两声叫父亲和祖母来吃饭?而她布置的任务从来都不是单一线性的,总是会要求“先把这个东西拿去大伯家,然后再到二伯家拿那个东西到三伯家换另外一个东西回来,同时路上路过牛圈的时候要看看牛,还不要忘了看看祖母在哪里串门,叫她回家吃饭。”于是小时候的我,要么在满心欢娱、心无旁骛的看动画片,要么在愤愤不平、全身投入的干活。
我从未意识到母亲这样的做事风格给我带来的影响,后来高中物理的时候,我学到了两个概念——串联与并联。再后来我看到了华罗庚先生的文章《统筹方法》,总感觉母亲的做事方法,串联与并联,《统筹方法》这三者之间有着某些我不知道的联系。
再到最近,我开始研究一个问题——进电梯时,怎样能更快的上楼?——我常年出差,住在各类酒店之中,每天都要通过电梯上下楼,有天我就在纠结,进电梯时是应该先按关门键还是楼层键。习惯上我们会先按楼层键,主要是在等待一起进入电梯的人站好。但是因为我是独自一人出差,基本在乘坐酒店电梯时都只有我一个人,所以这时候更快的一个方法应该是我要先按下关门键,待门在关起的时间内,我再摁下楼层键。经过测算,按照这个步骤应该比平时要省下两到三秒,也就是平时按楼层键所用的时间。
到此,脑海中的这些事件:母亲的做事方法、串联并联、《统筹方法》、乘坐电梯终于连在了一起,它们之间的连线就是——效率,并联事件带来的效率——在乘坐电梯时,如果是先按楼层键再按关门键,那这两个动作是一种串联的关系,一件做完到再到另一件,所以它需要耗用的时间就是两个小事件的耗时总和;如果是先按关门键,然后在门关起的时间内按楼层键,那这两件事情是一种并联关系,所以它需要耗用的时间就是两个小事件的耗时中最长的那个。而明显,后一种耗时更短,所以它的效率更高。而母亲的做事方法、华罗庚先生的《统筹方法》都是在运用这种并联的智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大爆炸让好多的学习资源近乎于免费,这让我们都患上了知识焦虑症。这就好像武侠世界里,少林派的藏经阁、武当派的复真观都免费对武林人士开放,于是江湖上腥风血雨,人人争当武林盟主。那谁最后能当上武林盟主呢?当然是那个学得最快的。同理,我们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谁能在竞争中胜出?当然也是那个学得最快的。说到快,说到效率,我们或许就要思考刚才讲的并联的智慧。
曾有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奇书,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奇特的一生》,于是那时受困于自控力的我学了里面的方法,坚持给自己每天的时间花销记账,精确到每五分钟。再坚持了大半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时间的敏感度上升了很多,确实很少再浪费时间。但是就算如此,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每天有36个小时。身心疲惫的我求助于各类自我管理的工具,但总是成效不大。
也不知哪天开的窍,突然开始整理自己的生活,然后有意识无意识的将自己要完成的事情并联。于是,现在我可以在较高质量完成我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天吸收我筛选过的公众号推送和自己订阅的专栏,每天学一点英语,每三天左右看完一本文学作品,写下相关的书评或者其他两千字左右的文章,每一到两周看完一本严肃的著作,该刷的综艺和剧集一集也没拉下,还经常有时间看看电影,和母上大人煲一下电话粥。不与其他人对比,至少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样的效率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要完成这些,我做的其实很简单:在工作中试验等待的过程,我会开始并联思考,下一步我要做什么?这个客户应该用何种方式沟通会更好;在乘车的时候,尽量选择不用中途转车的路线,这样我就有一段连在一起的时间进行阅读,有的时候没有办法静心阅读,那我就会和自己玩一个一小时或两小时不睁眼的游戏,让自己休息。最不济就不停的刷手机,把所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和内容刷完,这样就不会在下一次空闲时间出现时又分神;早上起床,除了洗漱和运动,同时并联着听那些订阅或者有用的音频内容;吃饭的时候尽量打包回酒店吃,这样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刷剧,反正自己一个人也孤独........就算如此,我还是觉得我的生活还有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间,还有很多可以运用并联智慧的地方,所以最近一直在考虑要给自己的《人生合伙人》计划加码。
受此启发,我还给我一个受困于找工作的好基友上了一堂择业课:选工作不仅仅是看薪酬,更重要看成长。
如果我们把成长与工作两个任务串联或并联,那就会有两种不一样的状态:
一个状态是串联,“给别人打工”的状态,拿的是薪水,于是,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回报相匹配。
“那么使劲干嘛,又不给涨工资!就给那么点工资,还指望我做成什么样?”
另一种并联,“给自己打工”的状态,在同一份工作下,其实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出售了两次,一次出售给了老板——而后因此获得了薪水;一次出售给了自己——而后因此获得了成长。
我们假设两种人一起离职,那前一种人不过是收获了一份薪水,而后一种人不仅获得了同样的薪水,还获得了再次进入职场打拼的能力积累,也就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待遇与工作。这就是李笑来先生所说的“双倍薪水”的奥秘。
我不是一个职场的成功人士,所以也没法谈什么成功的经验,不过这并联的智慧确实让我获得了更多生活上的主动性和体验。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而有的人活了两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