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做固元膏的故事
正在书房上网的我忽然听到客厅里媳妇一声怪叫,忙撒腿跑出来问她怎么了怎么了?却见她撅着嘴正在跟一本书生气,细问几句,原来是她前些天在书里看到一种叫做“固元膏”的食品的做法,这会想再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有些哭笑不得,刚想回书房去,却被媳妇抓回来,非要让我帮她一起找,没办法,我只有拿起六七百页厚的书一页一页翻起来。幸好这书虽然厚,画却很多,字也够大,翻到四百多页的时候,竟然被我找到了,粗略一看,固元膏这东西补气养血,竟然是宝贝。拿给媳妇炫耀,媳妇一阵的欢呼雀跃,“走,走,现在就去买材料去。”
材料其实很常见,阿胶、芝麻、核桃、大枣、冰糖、黄酒什么的,超市里都备的足足的,但媳妇拉着我到了商场却并不奔超市去,而是直接电梯到了四楼的佐丹奴,原来她的会员卡有优惠活动了,不花掉这些便宜的钱,心里总是很难舒服。大半个小时以后,我们一人买了一件秋装,包包塞的满满的,但钱包里的钞票却被掏空了一大半。
再到超市的时候,我握着钱包有些底气不足,对媳妇说这次先看看,买点必须的蔬菜吃饭要紧,媳妇答应的倒是爽快,但脚步却冲着干果去了。没想到超市竟然有固元膏专柜,一个售货员在里面正忙着摆弄一台粉碎机,她前面的柜台上不仅摆满了做固元膏的各种材料,还端放着一本书《求医不如求己》(似乎是这本,记性不好),一翻开就是固元膏那一章,除此之外,竟然还有包装精美的成品固元膏在卖,品牌小黑驴。我俩感叹现在的人真是有生意头脑,固元膏也就这两年才流行起来,商机却已经被有心人早早抢到了。
媳妇过去跟售货员攀谈了许久,从核桃的价格到阿胶的粉碎,事无巨细,最后定了一个初步方案:除了阿胶自备以外,其他配料都在这里买,但这里要负责把自己带来的阿胶也一起粉碎好。成交!
接着去选黄酒,这也是做固元膏的必备材料,我对酒在行,坚决建议她买浙江或上海产的黄酒,即墨的有一股糊味,喝起来非常的不爽,最后经我俩最终决议,买了一桶五斤装,标价却只有十九元的女儿红,便宜又实惠。其他东西却不敢再多买了,因为我的口袋里也不过只剩三十多块,只拿了几个土豆和甘蓝。付费的时候却出了岔子,本来我算好手里的东西不过二十多块,收费器却蹦出三十多,一查却是这黄酒的标签贴错了,应该是二十九,我靠,刚才白白激动半天,斟酌了一会,决定还是保黄酒弃土豆,谁让女士优先呢。
一到家,媳妇也不顾逛街的“劳累”,就翻箱倒柜的折腾起来,先是把几个大盆冲洗的光彩可鉴,一股脑堆在厨房的地上,大大小小,叮叮咣咣;接着把多年不用的几口锅从橱柜深处找出来,铝锅、钢精锅、电锅、电磁炉用锅、砂锅……甚至炒勺也拿出来,都堆在地上,好似开了个热闹的集市一般。
不用别人帮忙,媳妇一个人把买来的宝贝原料一袋袋小心翼翼的倒进家里“最大”的盆里,又耐心细致的搅拌均匀,大约半个小时后,才喊我把黄酒拿过去倒出两斤来,于是一盆面面刹那间成了一盆浆糊,气味也从原来的枣香变成了怪怪的红枣黄酒香。看着形象与气质越来越差的固元膏半成品,媳妇似乎有些气馁,这还能吃吗……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硬着头皮上锅。
固元膏需要隔水加热,鉴于家里锅的尺寸,媳妇决定将这些半成品分成两份,改用小盆,先蒸一半。媳妇最终选了电锅,因为它直径稍微大一些,加水上锅都还顺利,但一开锅问题就显露出来了,电锅虽然直径大,深度却不够,水一开就澎出来,反复试验了几次,宣布失败。第二个被选中的幸运锅是什么煮饭用的铝锅,虽然直径没有电锅大,却足够深,但小盆是放不进去了,媳妇灵机一动,把平时煮粥用的小钢精锅拿过来,往大铝锅里一放,大小正合适。于是又把固元膏从小盆移到钢精锅里,竟然才有半锅,正好把其他的也放进来,凑了满满一锅,上水开煮,这次果然顺利多了,媳妇如释重负,累的终于站不住了。
好景不长,可能是因为铝锅平时煮米粥较多,冲洗的并不十分干净,一煮久了,竟然开始冒出很多泡泡,不断的往上泛。媳妇急的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让她退开看我作法消泡,几滴香油滴下去,再看锅里的泡沫早已无影无踪了,作法成功,两人皆大欢喜,接下来就只是等待出锅了。
大概两个小时以后,固元膏开始慢慢变成了豆沙的模样,黄酒的味道淡了些,香气却逐渐浓起来,媳妇把它端下火,放在地上,说一会凉了以后还要装进饭盒放进冰箱,一天只能吃两勺,多了也并不好。我用崇拜的目光盯着这一锅的宝贝,已经忍不住想吞一口尝尝了。
固元膏的故事,今天就讲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