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时间,为什么总也管不好?

2022-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超_Megan

这个九月,我和孩子一起践行亲子时间管理,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事情多的总也做不完,制定的目标总也做不到。这引起了我的反思:管理时间,为什么总也管不好?

事情是做不完的

我们是不是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不断给自己增加任务,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花,却只能对着任务表,望而兴叹。我们就像在转轮上拼命奔跑的老鼠,跑得再快也无济于事。

首先,我们应该接纳:一天只有24小时,事情就是做不完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只能先做最重要的事。和孩子一起践行时间管理时,我观察了他的一天,非常忙碌。写完作业后,做画画作业,做安全教育等。但是,我们一起制定的目标:阅读15分钟却没有做。睡觉时间到了,他不得不在早睡和阅读之间做选择。然而,牺牲掉哪一个都不好。这又何尝不是我时常面对的困境?问题就出在:写完作业后,应该先读书,再做画画等不紧急的作业。如果把重要的事(阅读)和不重要的事(画画)调换顺序,我们就会更加从容不迫。

制定的目标做不到

  1. 培养“看目标和计划”的习惯
    我和孩子都制定了一天的饼图,早起清单和睡前清单。做好了之后,需要培养看饼图和清单的习惯。我定了闹钟提醒孩子看睡前清单,但他还是不看。客观原因是睡前清单没有贴在孩子经常活动,最醒目的地方。另一个原因是,他很累,躺在沙发上不愿动弹,把睡觉前的时间都浪费掉了。可能在这时,我需要带动他一起看睡前清单,而不是一味地催促。

  2. 减少抵触情绪
    我们制定的阅读任务是每天读15分钟。虽然听起来很少,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当孩子结束了一天的学校学习后,回家继续做作业,做完后就很想玩一会。他玩得停不下来,嘴里还时常委屈地说自己都累了一天了,想好好放松一下。我没有跟他共情,没有陪伴他玩,只知道催促他完成阅读任务,也难怪他会产生抵触情绪了。这时,应该关注孩子的状态,等他状态好一点再完成阅读。

  3. 保留适度的弹性
    计划要保留适度的弹性。有一天,他差5分钟没完成阅读任务,我就记录为未完成。孩子有点沮丧。后来,我看到学姐允许孩子第二天补阅读时间,就效仿她的做法。虽然补时间不太好,但总比不完成要好。当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差时,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4. 做好记录
    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画的饼图太理想化了。饼图上定的7点前完成吃饭、洗碗等任务。7点到8点是阅读时间。8点到9点是陪孩子的时间。实际上,我基本上7:30才能完成吃饭和家务。而有几天的8点到9点,我会听讲座。不听讲座的日子,我好像也没有陪孩子,有时候看会儿书,有时候看会儿八卦新闻,有时候微信聊会儿天。这里就体现出做记录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时间是怎么花掉的,才能更好地调整。

  5. 拆解任务
    设定的目标达不到,可能是目标太大,任务太多。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拆解任务。比如,阅读15分钟,可以拆解成两个7.5分钟。如果可以利用上学放学的碎片时间完成就最好了。

和孩子一起践行时间管理,我也学到了很多。至少,我的睡眠时间提前了很多。时间管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要期望自己做到完美,只求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