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财富

2020-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静心

20201021(640):我们家的财富

        最近一段时间,从老爹住院到出院,我们陪在他跟前的时间比平时多了起来。老爹身体好了以后,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我们在他跟前净说些让他高兴的话,逗他开心。在谈话中突然提到了他出的《民俗拾零》这本书,一下子又找到了让他兴奋的话题,于是就这本书,让老爹又给我们讲了好长时间;只要老爹开心快乐,身体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民俗拾零》这本书,是老爹在80岁寿辰的前夕(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246页的书,赠送给前来参加老爹八十岁寿宴的亲朋好友,人手一册。后来被社会上有人发现了这本书,好多人去讨要,凡是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反响良好,因为当时所引数量有限,后来有很多人到家里去要,都让他们失望。

这是老爹以前写的字

        这本书记载了老爹几十年来收集到的大量民俗资料,涵盖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乡风民俗,婚姻嫁娶、丧葬奠礼方面的内容程序,而且还完善了日常各种贴式称呼、合同、对联、家书、风水等方面的内容,在民俗礼仪、尊老敬贤,待人接物、仪态言谈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的人来说,接触到这一类的东西,机会不是很多。

        现在重新又拿起《民俗拾零》这本书,又一次细细品读老爹在“卷首语”中写到的这段话:余生于乱世,历经坎坷,略读几年私塾。因乡邻抬爱,每每参与、筹备、主持婚丧嫁娶之事,调解邻里家务纠纷,组织文体活动达六十余年,颇有所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目睹新旧习俗之冲撞,喜新习俗之气度,惜古礼俗之渐失、憾习俗沿用之良莠不分,乡人或争论不休,或无所适从。为是延续千年之习俗得以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为和谐社会再布德泽,故将我采集、整理至民俗知识编辑刊印,散发亲朋,启裕后昆。

        老爹出生于1930年11月3日,是一个农民;前半生在老家里生活,但他“又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耕田种地的农民,因为他是农村那种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肯为别人家的事情,多考虑、多操劳,多出力的"事上人",热心人,是大伙离不开的"掌门人"”(这是宋赞彬序言中的原话,宋老师当年已经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伊川县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注册策划师,他是《民俗拾零》的总策划,老爹的这本书能正式出版,得益于他的操心费神,我们全家人都对他表示十分感激)。

        哥哥在《民俗拾零》付梓感言中曾写到:家父在我心中普普通通,却又令我高山仰止;他一生勤俭,修身养德,养育子女,各自成才,回报桑梓,礼益社会;他一生善良,乐善好施,四乡贫寒,多得救助,感激敬重,声名传扬;他一生重德,循道守礼,非道不为,非礼不事,凤德雅重,为人称道;他一生重文,伴耕伴读,笔耕不辍,启迪子孙,诗文俗识,结集留存。

        老爹在农村任基层干部50多年,虽未有惊天动地之举,但总有仁爱谦和之风,他积极参与村级大小事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促进村级领导班子的稳定,是基层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在持家上,他主导“仁者家风”;在做人上,他教诲子孙“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在做事上,他注重“以德服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是村里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子女心目中的航标灯。

        哥哥的话代表着我们的心声,老爹虽然没有给我们挣下万贯家产,但他的为人处事的作风,是我们家人的一大笔财富,让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今年90多岁的老爹,已经跟随子女来县城居住了20多年,他现在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其他方面都很好;眼睛不花,思维敏捷,重要的一点是他心态特别好 。他的生活特别有规律,早上起来练练字,去体育场锻炼锻炼身体,白天骑着老年电动车去棋牌室打牌,晚上到家看电视戏曲和海峡两岸节目。谁要一与他聊天,他就会给你如数家珍,细说孩子们各家的生活,他是特别的心满意足;他还经常给别人说起我们几个“过分”的孝顺,常常套圈用“谎言”欺骗他,说我们平时的小动作怎样都瞒不过他;因为老爹年龄大了,不想让孩子们多花钱,谁要是买回去衣服,或者吃的东西,都要被他善意的批评一顿,每次有小毛病要住院,他也会“闹腾一番”,非说自己没有一点事儿,是孩子们非要大惊小怪。

      .现在虽说老爹头脑清晰,但还真应了俗话说的那句话“老换小”,所以有时我们看他发脾气的时候,把他当成小孩来看待,尽量想方设法来哄着他,目的让他心情愉快,只要老爹高兴了,我们全家人才能心安。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是老爹把我们五个家庭凝聚成一根绳,串上了密密的亲情宝珠,让我们这个三四十口人的大家庭,以老爹为中心,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