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算是懂得了一个知识点?

2018-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遇见大兰

见:今天听了一节课,我们经常去学习,有时候是听课,听的时候觉得听懂了,觉得老师讲得很好,可是课程结束之后过几天就把上课的内容给忘记了,再过段时间再次见到这个课程时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课程讲的是什么内容了。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刚才听课的时候,老师把一些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听懂了,是老师懂了。而你听懂了,并不代表你自己懂了。你需要再去内化一下。而这个内化,不仅仅是把它背出来,把内容写出来,更需要的是把这些知识全部吸收,然后找一个假设对象或者人把你学到这些东西全部讲出来。

在讲的过程中,你肯定会意识到自己原来学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原来老师讲的那么多的知识点,还有细节,自己没有掌握好。这个时候其实是处在懂与不懂之间,更需要我们去把所学的知识在进行学习。

当我们真正能把所学的东西跟别人讲出来的时候,这些知识点才真正掌握,才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一方面把内容掌握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了才能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样才是真的懂了。

感:为什么我们听了太多的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不去内化道理,不去深入思考这个道理给我什么启发?然后再去执行。我们对待道理的态度只是听听而已。听完之后就忘记了。

我经常学的东西过不久就忘记了,我甚至学完之后记的粗糙的笔记在之后根本就不会看,读了几十年的书,毕业以后,学习的课程也不少,我其实没有做到,学了以后再把学的东西进行内化然后表达出来。这需要做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把学完的课程进行反复的内化吸收。第二个动作就是进行吸收之后的清晰表达。

其实这两个动作都是需要进行多次刻意练习的。在知道这个原理以后让我觉得很惊讶,原来我之前的方法都错了。如果用到这个方法,我的学习能力将大大提高。

思: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是,少即是多,如果不把前面的知识点弄清楚之后再继续攻克下一个知识点,而是学习的时候经常囫囵吞枣。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差不多先生,这样的态度下去,我们面对很多事情都是囫囵吞枣,我们学习的知识点也是模凌两可。自然而然的我们学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学进去。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小知识点,一个小课程不掌握何以吸收更多的知识点?我们的学习也是一个打怪的过程,不能略过攻克任何小怪物。在前期战胜小怪物慢慢积累才能战胜大怪物。

从这件事我也想到了金字塔学习原理。最底层的视听看。晚上面就是,写思考与人讨论。他坚持他的最顶端就是教会别人。

行:考验自己是否掌握一个知识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教会别人,所以以后我会经常用这个准则来衡量自己是否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或小课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