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原文)“打拳中气所往,人孰能禁!”
“以浩然之气行之,无往不宜。”
“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
“内劲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
“不滞不息,不乖不离,不偏不倚,即是中气。”
“中气得十分满足,气势盛足。”
“原以中气运行,人乃心服,斯即化在天下。”
“以引足为止,学者多性躁,未下功夫,先好打人,不知侵到何处,即以何处引击,不拘定格。”
“中气贯足,物来顺应,物莫能违。”
“拳家手成,能平其志,自无横气。”
“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
“足大指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齐合住,此时方可踏实。”
“其劲皆发于心内,主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中气贯脊中。”
“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
“中气上自百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
“中气贯于心肾之中,上通头顶,下达会阴,……中气充实于内,而后开合纵,自无窒碍”“中气必由胳膊中徐徐运行,不可慌张忽略,顺其当然之则,运其自然,勿令偏倚,而以心气行于两肱之中,是为中气。”
“其形若止,其意不止,渐渐弃其内劲,必使劲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待内劲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致自动。”
“一气运行,绝不停留,纯是浩气流转于周身,势不可遏。”
“但凭得周身空灵,一缕中气随势扬。”
(介绍)此段文字是描述以心行气的,并且大概讲了中气运行:“中气上自百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中气贯于心肾之中,上通头顶,下达会阴,……中气充实于内,而后开合纵,自无窒碍”,此即以心行气的小周天运行。但是陈鑫先生只说大概,就不往下深说了。同时这句话也表明了陈氏太极拳之中气是无法上下贯通的,只能从百会到尾闾、会阴,而不能达脚下涌泉也。为什么?因为其双重导致了下半身不能旋转,不能贯通也!
注意这句话:“中气必由胳膊中徐徐运行,不可慌张忽略,顺其当然之则,运其自然,勿令偏倚,而以心气行于两肱之中,是为中气。”,这就是我在前面说过的胳膊自动向前走的感觉,就是中气在运行。这个感觉是一个细致入微的感觉,身体不仔细体会是得不到的,这就是太极拳慢打的原因,也是整个内家拳都需要满打的原因。整个内家拳都需要如此让身体去感觉、体会能量传簇。一旦身体把能量传簇弄明白了,就会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就会奇快无比,绝步天下!
“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内劲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许多人不知道内劲是什么,看看这句话。内劲就是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筋脉骨节怎么随?只能压缩旋转。“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怎么行?压缩旋转也;怎么充?对拉拔长也!
“中气贯脊中。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这就是以心行气、河车运行拉动脊柱压缩旋转,而使脊柱成弓。上下贯通之力被脊柱弹、甩、射到胳膊、拳头上。
“其形若止,其意不止,渐渐弃其内劲,必使劲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待内劲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致自动。”,这段话说的就是有中生无的过程,就是习练出强大的以心行气的能量传簇,待能量“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即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程度,就要“渐渐弃其内劲”以还虚,而“则下势之机致自动”,就是以下行能量吞入对手能量也!
陈鑫先生的论述,已经比陈长兴先生的论述高明许多了,已经接近其他四派太极拳了!其在隐约之中已经说出最先进的太极拳的本质了,其内容已经远远超出现在流行的双重的陈氏太极拳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可惜啊!
(原文)“两人相敌,性命所关,外观诸人,内观诸已,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而一以中气御之,不失大中至正之道。”
“以心中之中气运乎四肢之中,是人所不见已,我独知之地,须时时神而会之,久而自明。”
“顶劲领起来(顶劲:心之中气。领:如提起。)顶劲何在?在百会穴,其意些须领住(领是领其全体精神,令其不偏不倚。)就算,不可太过,过则下掤上悬,立不稳当,此是一身关键,中气之所通者,不可不知。中气上通百会,下通二十椎,此处一通则上下皆通,全体之气脉胥通,自无倒倾之弊。脑后二股筋是佐中气之物,二筋之间其无筋处乃中气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即前后任督二脉亦皆是辅吾之中气。
中气最难名,即中气所行之路处亦最难名,无形无声,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所以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即四肢中所运之中气亦即此中气之旁流,非另有一中气。此外不偏,而后四肢之中气皆不偏,虽四体形迹呈多偏势,而中气之流于肢体中者自是不偏,此意第可神而明之。”
“气非有两,其柔而劲者为中气,一味硬者为横气。其为用也,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气之用,非中气之体。中气之体即吾心中阴阳之正气,即孟子所谓配道义浩然之气也。”
(介绍)“以心中之中气运乎四肢之中,是人所不见已,我独知之地”,此为中气之静也,但只是外观为静,实则在动。
虚灵顶劲,在百会。虚灵顶劲有二个用处:一个是挺齐四梢对拉拔长,上下贯通的上行能量在百会与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对拉拔长身体成弓;一个是神领力,百会是上下行能量的起止点。所以虚灵顶劲不是简单地挺脖子,是能量贯通到百会的结果,是习练出来的。但是头部应该具备挺齐四梢、引领上下贯通之力上行之意,不可强挺脖子。顶劲是心中之气,由以心行气得来的。
“脑后二股筋是佐中气之物,二筋之间其无筋处乃中气上下流通之路”,此二筋的表现就是玉枕的压缩形成的。玉枕压缩出二筋,连接脊柱与百会。玉枕压缩后,扣齿、舌顶玄鹰均是将玉枕部位的能量上托至百会,能量压缩百会使百会生成旋转。百会处旋转的能量传簇会打开泥丸,形成头部与外界的能量转换--------这个我只是知道,还没有练到,就不深说了。
“中气最难名,即中气所行之路处亦最难名,无形无声,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炼气化神的阶段,就是在习练出中气所行之路。上下贯通之力上通百会,下通涌泉,位人体之中,故为中气。
“虽四体形迹呈多偏势,而中气之流于肢体中者自是不偏,此意第可神而明之”,此为不偏不倚之实质,一切皆来源于中气之不偏不倚。
“其柔而劲者为中气”,陈鑫先生道出了柔劲的实质,即柔劲为中气之传簇,能够吐纳能量也!
(原文)4、缠绕运劲,舒畅经络
“凡经络皆有益于拳”。
“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
“浑身俱是缠劲,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有左手前,右手后;右手前,左手后,而以一顺合者;亦有左里合,右背合者;亦有用反背劲而往背面合者,各因其势之如何而以自然者运之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此中意趣,莫割断神气,神气不断,血脉自然流通。”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矣。”
“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卫生之本,还气妙诀。能善运气,始能卫其生命。”。
“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处处循规矩,一线启灵明;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
“五运六气司变化,武术得之自通神”。
(介绍)“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缠丝,不是外形动作,而是周身整体旋转的真气(中气)能量。以为缠丝是胳膊、身体的外形动作者,当仔细品味此语。内里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到胳膊上,自然就是混元螺旋的缠丝力。
而压缩旋转也不是外形动作,而是“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所以压缩旋转是以心行气抽合出来的。当然,在刚开始习练太极拳时,在习练重心转换的阶段是需要外形动作的压缩旋转的,一旦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就不是外形动作了,而是内里三节的压缩旋转,生成精气神的能量。内里压缩旋转的重点就在于精气神三个能量的生成点的压缩旋转,即尾闾压缩、会阴旋转的河车运行生成的精的能量;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生成的气的能量;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的神的能量。所以,缠丝劲,就是太极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天然生成的混元螺旋劲力。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此句话说的是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不可单向力直发,能量总需往返传簇。
(原文)“任脉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至天突、廉泉止,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下降至人中止,……人身任督以腹背言,……皆位乎中,可以分,可以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行导引之术,以为(却病延年)之根本。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扫除妄念,卸尽浊气,先定根基,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即丹田),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无念之发,天机自动。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练过十年以后,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中规,折中矩,不断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时措咸宜,自然合拍。此言任督之升降顺逆,佐中气以成功。气动由肾而生,静仍归宿于肾。一呼一吸,真气之出入,皆在于此。总之,任说千言万语,举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原,以养元气。身本强壮,打拳自胜人一筹”。
(介绍)此段写小周天的能量传簇,小周天能量传簇由上中下丹田驱动,中丹田以心行气,下丹田河车运行,上丹田鹊桥运行。
以心查观丹田,连接心与命门、尾闾、会阴向丹田翻转,生成河车运行,才能够驱动能量的周天运行。
“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雪里花开”,内家功夫就是这样,长期习练没有什么明显变化,而突然就在顷刻之间达到一种高层次状态,就是量变积累为质变。从我本人经验来说,出现心神抽合、上下贯通,都是在一瞬间感觉到的。对于瞬间的上下贯通,我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已经写了。“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这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膀胱之处就是会阴之上的丹炉,为心火下降生成,丹炉之火炎肾水,生成真气,真气蒸腾上行,驱动任督二脉如车轮旋转------这些现象与感觉,没有练出内家功夫的人总以为是神话,但是大家如果按照我说的踏踏实实地习练,都会感受得到的!
当然,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只是前人没有科学依据的推测,但却是根据事实的推测。真气的本质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抽合出身体的压缩旋转,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合一而为真气,即上下贯通之力。
“无念之发,天机自动。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这句话描述的就是外形动作对于以心行气的引导、辅助功能,一旦以心行气开始,随着外形动作的引导辅助,就能够无念之发,天机自动,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这也是外形套路动作对于习练以心行气的作用-------但是太极拳的外形套路动作的作用只限于此,外形动作不是用于技击的。以外形动作去领会技击,是外家拳的做法。
陈鑫先生说至少要习练十年,才能够周身合一,物我两忘的自然本真状态,即太极十年不出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