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

一个案例教你学会“克服自我极限,拓展心智模式”

2017-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胜虎观心

人们有时候会困在自己惯有的思维模式里,进行自我设限,难以自拔。

通常一种方法行不通之后,自己“屡试不改”,有时还归罪他人“屡教不改”。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例如家长和老师面临这样问题:

1.“每次要他做事,都要喊他10多次,知道我生气他才动手。”

2.“我总是无法教孩子爽快地把饭吃完,每餐都等他1个小时以上才能收拾碗筷,人都快累死了。”

3.“每次他错了,我都会好好地与他坐下来教他一番道理,他也答应改过,可是,不到两天,他又错了!”


其他人际关系里也常有这样的状况:

1.“我对男朋友那么好,一直这么关心他,他却一点都不领情。”

2.“听说只有外向的人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拼命装开朗,主动和他们交谈,但我觉得好辛苦。”

3.“领导每次只会催促我,其实我是个慢性子,不想把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匆忙。”

……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困境:明知已知方法无效,却一用再用,却又渴望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


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曾讲述了一个“从这房间到另一房间”的案例,以阐述如何克服极限,拓展心智能力。

这个案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何为发散性思维,如何克服个人极限,建构较为宽广或不受局限的心智系统。

故事是这样的:

艾瑞克森曾询问某位学生:“你如何由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呢?”

学生回答:“首先,你得站起身来。然后,你迈步向前……”

艾瑞克森立即打断他的话:“请指出你可以由这房间到那房间的所有可能方式。”

学生回答:“你可以用跑或用走的方式;你也可以双脚跳、单脚跳,甚至以翻筋斗的方式前去。你可以由这扇门出去、离开整幢房子,再由另一扇门回来,走入另一个房间。又或者,你可以爬窗——只要你愿意……”

艾瑞克森再度插话说道:“你原本说你会巨细靡遗地详述各种可能的方式,但你却遗漏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这个人一向喜欢以实例佐证,传达重点。让我这么说:‘如果我要从这房间到那房间,我会由这个门走出去,搭计程车到机场,买张机票飞往芝加哥、纽约、伦敦、罗马、雅典、香港、檀香山、旧金山、芝加哥、达拉斯,然后返回凤凰城,再乘坐加长型的豪华轿车回到后院,并经由后门回到室内,走入那房间。’你刚刚指出的全是向前进的方式!你并未想到以倒退的途径达成目的,是不是?此外,你也完全没有想到可以爬进去。”

那学生闻言又加了句:“或者可以靠我的肚子滑进去。”

我们确实在思考方面严重局限了自己。


如果渴望不为重复无效的行为所烦扰,那么需要我们变得有创造性,需要拓展我们的心智模式,且去尝试改变以往的问题处理模式,改变语气、态度、文字、思维方式和行为。

然后终究会发现,任何问题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