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中生||日记06 ——共情孩子的感受

2024-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梦在雨巷

最近每天早上叫醒女儿去学校就是一场博弈,也是一场心力和智慧的较量!

今早快到校门口的那一刻,她又提出了“不想上学”。

该讲的道理我都讲过了,网上教育专家给的建议“检查身体”、“逛菜市场”、“去家长的工作单位”我也实践过了,但并没有效果。

该说还是会说,不想去还是不想去,你也拉不动,劝不动。

今早,我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她了,只能“嗯,是呀,刚过完周末没有几个人愿意去上学和上班的。”

每天早上6:50分出门,晚上21点才能回到家里,在学校坐一天,还是凉凉的椅子。

然后,我又说假如我能把我坐的椅子、桌子打扮成很舒服的样子,比如说像兔子窝。软绵绵的,毛茸茸的,是不是很舒服呢?

她居然给笑了,还说班里的同学就有带坐垫儿的。

要不我给你买一个坐垫儿?

没有地方放。

只要你舒服就行,那你看看有没有地方放,想好了我买给你......

说着、笑着、聊着,她走进了校园。

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想,每次与女儿沟通并不能总是讲大道理,而是要共情她一些感受。

那么什么是共情呢?

共情指的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感受的能力。

它被认为是最能够让他人感受到被懂得、被爱着的表达关心的方式之一。

“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生活和学习中,让我们多一份共情给孩子,而不是只有大道理或者批评、指责。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一名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