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改变生活》读书笔记
如果这是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很多让我们坐立不安的事情,是不是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然而,大多数时候,对于时间的焦虑、生活中的烦杂、情绪的重压让人们难以清晰地生活,被困在形形色色的难题里。这本《思维改变生活》,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利用认知疗法帮助读者认识自己的思维、情绪,以及它们背后的陷阱,通过这些方法,你会发现,原来一团乱麻的人生,是可以自己就能轻松理顺的。
弗洛伊德认为,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压力,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与童年经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情绪等“自我”中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习得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模式是错的,但却无法改变。因为你在漫长的童年时期,已经从自己的家庭和环境中,习得了僵化的人生模式。
如果将每个人的人生模式进行简单的拆解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简单的“ABC”模型(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
这个ABC就是你的思维过程。由于大脑运算的速度太快了,因此在生活中所呈现的,类似于一个计算机模拟的游戏,画面上能够清晰看到的,只是你因为某事、某人而陷入到痛苦的情绪之中,难以自拔,而没有说明原因。
事实上,在这背后所运行的程序就像是电脑的二进制一样简单,现在我们一起拆开来看看。
所谓的ABC模型,A是前因,B是观念,C是结果。举个例子,你开着车走在路上,这时事件A发生了,即你被人突然抢道超车、吓了一跳。这时你的反应是什么?是C,即你可能会很愤怒,在心里骂超车的司机素质低,恨不得将他揪下来打一顿。也可能,你是一个老司机了,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只是习惯性地皱了下眉。
那么对于同样的事件A,为什么有的人的情绪反应是大怒,有的人是淡定呢?这就涉及了隐藏在大脑程序中的B,事实上,我们的大脑中有着少量的程序B,它们是一些自动化运作的思维过程,你很少能够察觉它们。
而改变的关键就在于,当A和C发生时,看到背后的B,甚至是主动地去修正它。
在这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信念"B",它可能是这样的:1、这个世界应该是有秩序的。2、这个世界中的人应该有素质,至少能达到我这样的标准。3、这个世界应该是公平的,犯了错的人应该立刻受到惩罚。
因此,A这样的数据,通过B这样的程序运行,得到了计算结果C。
但是B程序就是宇宙真理吗?它有没有可能是别人植入我头脑中的BUG呢?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这些信念呢?我能不能改变其中的一些呢?这就是你要问自己的问题。
答案当然是可以,因为这些信念99%都是如同僵尸一般存在你脑海中的BUG。如果对这些僵尸没有一点怀疑的话,你就势必成为它们的傀儡。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你仔细去看这个程序B,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公平的,人们也不可能犯了错后立即受到惩罚,否则人类早就世界大同一片和谐了。
所以你因B而生出的情绪反应C,就是一个应对虚幻观念的自我惩罚。因为这对于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他人,一点效用也没有,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心理恶劣地诅咒他人,顺带影响接下来的驾驶安全。
常见的BUG程序B如下:
1、生活应该轻松自在,我应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我没必要非得忍受麻烦事。
3、我没法耐着性子做不喜欢的事。
如果你手头的纸笔,或者有电脑、手机,可以用它们帮助整理这样的思绪。
在纸上写下三栏,ABC,通过A和C去解析背后的B,然后与B进行辩论。比如说,对以上三个信念的辩论可以是:
1、谁说生活应该轻松自在?谁的生活100%是轻松自在的?养在栏里待宰的猪吗?
2、这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但是如果没有麻烦的事,生活岂不像每天算10以内加减法一样弱智?为什么我一定要逃避困难,而不是鼓起勇气挑战它呢?是谁操纵着我,让我像的懦夫一样生活?如果我自己不选择面对,谁来替我面对?
3、我所认识的人中,谁每天都在做喜欢的事?他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喜欢的吗?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我可以以他为榜样,他是怎样做到喜欢当下这个时刻、这件事的?简直是市井中的禅师。难道我就不能喜欢这件事吗?
“心自在其位,可以将天堂变成地狱,地狱变成天堂。”---约翰 弥尔顿
“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斯科特 佩克
思维改变生活,重要是的看到操纵人生的信念魔鬼,这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进行的练习,你可以在电脑中建立表格,时时分析、辩驳它们,每当情绪升起时,看看背后的魔鬼又在向你低语着什么。空闲里,拿出纸笔写下来。情绪爆发时,深呼吸,做这个练习,甚至可以只是在大脑中简单的罗列分析。重要的是坚持这个习惯,你会遇见一个更加轻松自在的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