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18人  樊晓玲007

《蜀市人赵高》作者:段成式

原文:李夷简,元和末在蜀。蜀市人赵高,好斗常入狱。满背镂毗沙门天王,吏欲杖背,见之辄止。恃此转为坊市患害。左右言于李,李大怒,擒就厅前。索新造筋棒,头径三寸,叱杖子打天王,尽则已,数三十余不绝。经旬日,袒衣而历门叫呼,乞修理功德钱。

译文:唐宪宗时,李夷简在成都做官。那时成都城里有个无赖叫赵高,专门打架斗殴,横行市上。他在背上刺满天王菩萨的像,每次犯法被捕要鞭背,执行的人不敢打天王菩萨,便不鞭打他了。赵高因此有恃无恐,成了街市一霸,居民拿他毫无办法。

李夷简听说此事,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拘捕赵高,拿来新做的三寸粗的大棒,喝令执法的人:“就照着天王打,打到看不见天王为止。”一共打了这个无聊三十多棒。

十多天后,赵高光着背重新上街乞讨,喊道:“老少爷们行行好,打发一点修补天王菩萨的功德钱啊。”

打得好,不但替百姓出了气,也替菩萨出了这口恶气。打着菩萨的旗号为祸一方,如果菩萨真灵验,早收了这厮去给自己当差了,岂容他整天撒野。

再狠点,该把后背整张皮揭下来,裱一裱挂他家中堂上,不是信奉菩萨吗,那就高高供起来,天天拜。

万事万物在恶人心里不过一件工具而已,哪怕是菩萨,如果有需要,他也敢“拿来”用用。纹到身上防挨打,等到打没了,还可以去讨“功德钱”修理,他以为自己在身上建了个庙啊,脸皮厚得没谁了。

对待恶人的态度,大概有三种最常见的方式。第一种叫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第二种叫以德报怨;第三种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总之,如果确定对方是好人,就免不了有些肆无忌惮,反正他不会回击,没事。对于恶人,那可要小心了。

首先,躲远点。这个躲可是有态度的,是“敬”而远之,必须保持尊敬态度,万一惹恼了,被疯狗咬一口怎么办?还得去打狂犬疫苗。

其次,躲不掉怎么办?以德报怨。不是正面对抗,而是对他好点,再好点,无限制地妥协忍让。有一个相声段子说得好,要“惯着他”,一边惯着,一边祈祷有人出手惩恶,或者祈祷鬼神显灵,让对方不得好死,遭到报应。

中国人基本都是无神论者,但遇到恶人时,马上就变成了有神论,坚定相信万能的鬼神一定洞悉着一切。

最后,在以德报怨还满足不了对方,被对方逼着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好人推出去抵挡一下,而不是和好人一起奋起反抗。

在《水浒传》中,最让我们心痛和憋屈的就是林冲了,他的修养和功夫在108个土匪里是非常出众的,他的追求也很质朴:和娘子好好过日子,如果有可能,用一身所学报效国家。

只是因为娘子长得好看,被高衙内看上了,就成为高俅父子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不断被设计陷害的过程中,林冲从来没有尝试过反抗,他甚至很想主动把自己这个刺从高俅父子心里拔除掉,被发配时坚持休妻,就是想与“人”方便。

结果呢?家破人亡,被逼上梁山。鲍鹏山老师在讲解《水浒》时说,林冲是因为在监牢中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迫害自己的人产生了感恩之情。所以,被发配时,反而会感恩高俅父子没有杀自己而休妻,并在休妻的文书中处处为高俅父子开脱。

个人觉得,林冲不是在监牢,基本上是天生就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们都是病友,这种病就是对强权对暴力对恶的畏惧。我们一点也不想笔伐林冲的懦弱,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让我们太明白权力所到之处,是非不辨寸草不生,谁的身上没有林冲的影子呢?

那是在几千年高度集权中被阉割掉的勇敢、正义和应有的愤怒。新的时代,但愿这种精神枷锁会慢慢脱落,会被我们有意识地一点点挣脱,还原那原本活泼健康的天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