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只能回味春风会员存文凡人闲文!傅申1980。

难忘的岁月(2):口吃

2022-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路福
女同学在校门口合影

我不爱说话的原因,是因为口吃,想说什么的时候,一紧张,就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样就进入了一个循环,越不说话,就越口吃,然后越不敢说话。

虽然说毕业后不用当老师,但总不能一辈子当个闷葫芦吧,进入社会和别人交流是必然的,一定要解决口吃这个问题。

教室上面一层是阅览室,周二和周四下午开放,可以随意到书架上翻书,让我很喜欢。我从小就好看闲书,上高中还受到老师几次批评,现在没有了升学压力,正是读自己爱好的书的时候。去的时候我带个日记本,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摘抄下来。日记本是从学校对过的小卖部买的,一本就得两块钱,很心疼,于是对日记本就加倍地珍惜。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到衡水师专第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摘抄了河北师大一个学生的一句话:有人说“知足者常乐”,这是庸人的咏叹调,有志者则唱,“人生难得几回搏”!

太多的时候,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不是外部强加的,是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悟出来的。

我注意翻一些杂志的目录,看有没有和治疗口吃相关的内容,还真是找到了两篇。内容基本一样,都谈到口吃是个心理障碍,多练习说话,树立自信心就行。

和满库说了以后,他也很赞同,我们便互相对练。每天只要在一块,就没话找话,说绕口令,互相监督,互相打气:放松心态,吐字慢点,发音清楚点。王广煜老师办了普通话学习班,我们也积极去参加。一次班里举办联欢会,我主动写了首现代诗去朗诵,锻炼自己的胆量。

在公众场合亮相,不只是我紧张。那次班内几个女生合唱《北国之春》,就有一个同学把“故乡啊故乡”唱成“姑娘啊姑娘”,班内男生使劲鼓掌并喝倒彩,那位女生满脸通红。都是紧张惹得祸。

学校也知道练胆量的重要,组织了好多活动。如国庆节和元旦晚会,衡水市曲艺团是主角,学生的一些节目是配角,但登台一亮相,也差不了多少。王广煜老师教普通话,还教唱歌,班主任安老师教弹琴也教五线谱。我都参加了,可太笨,什么也学不好。但我记忆力好,《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我现在还能把歌词背下来。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学校的每一种培训,都是老师和学生的自愿,不用付一分钱。

同学们的鼓励,老师们的呵护,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帮老师准备实验,出班级黑板报,参加篮球、排球、拔河比赛,还买了两只羽毛球拍子,写了入党申请书。

彻底让我获得自信摆脱口吃阴影的,是《植物生理学》郑艾玉老师组织的那次讲课。当时进入二年级,教室换到二楼西头的阳面。我舅舅的副县长亲戚下了台,对毕业后转行已不再幻想。

如果用现在的教育观点来看,郑老师是一个真正教“学”的,而不是教“科”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绝不会眼里只有自己教的科目,而是放眼于学生整体的成长。

如果教育是朵花,科目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花瓣。只见到一个花瓣而忽视了整朵花,短期叫急功近利,长期下去就是教育的悲哀。

郑老师的任务很特别:下一章的内容她不讲,交给我们讲。她把这一章的内容,列出了六个问题,要找六个学生分别备课,代替她在讲台上讲给全班同学。学生自愿报名,最后老师定夺。上次的生物知识竞赛,我正为没有进入三人小组而懊悔,这次没有犹豫,抢到了一个题目——《线粒体》。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之后的一周,我几乎泡在了阅览室,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写讲稿,到最后用密密麻麻的两页纸定稿时,我几乎能倒背如流。

终于要上讲台了,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从座位走向讲台的十多米,我的双腿一直在发颤。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线粒体模型图,用了一分多钟,腿不怎么抖了,才转过身面向同学,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开讲。

我把目光投向虚空,努力减缓自己吐字的速度,结合着手势和在图形上的标注,心彻底静了下来,有条不紊地讲了九分钟。当我下了讲台走向座位的时候,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我的自信心瞬间爆棚。就像过河的那匹小马,感觉河水既不是松鼠说得那么深,也不是老牛说得那样浅。

若干年之后,我在一所学校带领老师们搞课改,郑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反复在我脑海里徘徊,让我悟到了好多东西。所谓的“道而弗牵”,就是郑老师的一个问题一“道”,就激发了我翻烂资料的激情。没有谁强迫,完全是自己的学习自觉。当一个学生学习有了主动性,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

在我回我们县一中前,教务处李老师还担心我能不能上成课,因为我的口吃他是很清楚的。我到学校上课后,李书记单独来听课,我知道是对我不放心。但我对自己有信心,那节课上得风生水起,李书记十分满意。以后便没有学校领导听过我的课,一年后我的教案也被免检。

1989年暑假,我在河北师大参加函授学习,和张红方(衡水师专下届同学)去看望郑老师。那时学校已搬到衡水市。在郑老师家,杨训武老师(郑老师爱人,教我们《遗传学》)给做了辣椒面条,茄子抄肉,切了半个西瓜,郑老师还给了红方几本书,叮嘱他努力考上研究生。可我知道他正在热恋,早没了那份心思,但终究没说破,实在是不忍心打断郑老师的热情。

我现在特别怀念那两年的生活,也不是我记忆力有多么强,是那里的同学真诚,老师敬业,且爱生如子,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

这样的环境培养出来的老师,将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必然会把这根爱心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着另一片云,而这个前提,就是抛弃任何功利的一腔爱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