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游中国每天写1000字旅行

【高铁游中国】第35站-宣城|假期出游,与其选择人从众的黄山,不

2017-12-27  本文已影响18人  猫途

全球自然与人文旅游专题

微信公众号—旅游知识坊

(更多更新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旅游知识坊的第35篇观察文章

《高铁游中国》系列之第35站-宣城

作者:航海家

(需要定制旅游行程、规划线路,可加作者微信:2564501680)

《高铁游中国》系列简介

    本专题以笔者所在的城市——成都市为起点,沿着高铁走遍全国100个旅游城市(线路不重复,一条线走完),每座城市一个疑问,一个主题,一篇文章,深度挖掘该城市的自然人文旅游文化。

    不是游记,不是攻略,而是有品位有态度有分析的城市旅游观察!

【合福高铁】

G27,合肥南-泾县,历时48分

宣城,同临近的黄山相比,堪为安徽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

但把时光拉回到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文房四宝之首——“宣纸”的故乡。除此之外,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大诗人,多次在宣城驻足,并留下了大量流传千古的诗篇。

查济、桃花潭、敬亭山……如果你厌倦了黄山的喧嚣,那么,宁静且富有诗意的宣城,将是你假期出游的不二选择。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走进《高铁游中国》系列之第35站——宣城,跟随诗仙李白的脚步,游遍这里的人文与山水美景。

宣城概览

宣城,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杭州、湖州两市,南倚黄山。

宣城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自西汉起,便一直是江东大郡,文化昌盛之地。

众多的人文遗迹,秀丽的自然风光,让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了“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名号,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吟诵,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01/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宣城是座文化古城,也是南朝山水诗人谢朓做过太守的小城。虽然谢眺的诗不是很出名,但“诗仙”李白却对其仰慕崇拜之极,并多次来到宣城拜仰先人。

自公元753年秋,至公元762年,近10年期间,李白曾先后7次来到宣城,且每次寓居时间都很长。晚年大部分时间,他也都是在宣城度过,并以宣城为中心,漫游黄山、池州、铜陵等地,探幽览胜,寄情山水,赋诗吟诵。

在宣城,李白游览风景名胜,结交文人雅士,每到一处都要赋诗抒怀,有的诗句已然成了千古绝唱。据统计,他在宣城共留下83首诗作,占他一生诗作的十分之一。李白热爱宣城,讴歌宣城,为宣城山水风景、人文景观留下了诸多不朽诗篇。

公元753年秋,时年53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此时离他从长安出走,已经整整过去十年。当初仗剑出川时的那腔雄心和热血,早已是千疮百孔,心灰意冷。

到达宣城后,寄情于此间的山水美景,似乎让他忘记了长安往事。李白一生饱尝人世艰辛,看透世态炎凉,只有大自然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人生失意之际,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宽慰和快乐。其中的敬亭山,便是李白经常流连的地方。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位于宣城西北郊。其山势回环峻峭,林密幽深,山间泉水淙淙,云雾缭绕。敬亭山之美,还在于它和壮丽的城郭、蜿蜒的溪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彼时,他一个人坐在亭中,面对着敬亭山,鸟儿们已然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似乎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此刻只有高高的敬亭山,默默无语地深情望着诗人,人看山,山亦看人。此时一种孤独无奈从内心深处袭来,于是一首传诵千古的诗篇就此诞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0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喜爱敬亭山,不仅因为敬亭山风景秀丽让他陶醉,还出于他对南朝诗人谢朓的仰慕和怀念。在宣城期间,李白多次寻访谢朓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谢眺楼。

谢朓楼,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南北朝谢朓担任宣城太守时,在郡城之北的陵阳山上所修建。

在谢朓楼上,李白每次来都要登楼畅饮,欣赏风光之余,赋诗抒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古风体诗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中,有脍炙人口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此时只有明月依旧,碧水东流。先人已逝,知音难觅。举杯痛饮,本想借酒消愁,结果反倒愁上加愁。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长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上自在漂流罢了(退隐江湖)。

此外,《秋季登宣城谢脁北楼》一诗,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中风光开阔而又清新,同时充满了对谢朓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自李白后,历代文人名士纷纷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谢脁楼遂声名鹊起,成为天下闻名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0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宣城诸多风景名胜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就是因一首诗而名闻天下的桃花潭。

公元755年,居住在桃花潭畔的豪士汪伦,听说自己仰慕的大诗人李白要来宣城时,旋即修书一封,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一游。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听说有如此美景,遂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遂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清澈的青弋江依然缓缓流淌,两岸的古村落炊烟袅袅,万村民居、汪伦墓、踏歌台……桃潭烟波使人陶醉,桃林春色让人留恋,移步皆成景,四时皆宜人。

04/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

在别了汪伦之后,李白受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栖息,一连数日因流连而忘返。直到校书郎携茶带酒来款待他,他才如梦方醒,随即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查济古村,离桃花潭不足二十公里。显然,大诗人李白不会错失与如此美景邂逅的机会。碧山之美、查济之意,在诗人心中是“非人间”的画卷,许许打开又默默掩卷,只留下无尽的回忆与眷恋。

查济古村方圆2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380余年历史。在这里,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是查济民居的独有特色。

一座座古老的小桥,潺潺的溪水,错落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适好客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这就是查济。

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历经岁月流逝的沧桑之美,仿佛让人穿越回那段繁华鼎盛的历史。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查济是一块埋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让它变得从容雅致。四周的群山环绕着它,而查济,就是其中一件绵延千年的珍宝。

回望唐朝时期的李白,在宣城,他泛舟于青弋江上,往来于宣城和泾县的各处美景,登敬亭山,游桃花潭,探谢朓遗迹,访查济古村。宣城的江山美景,给了他无限的诗情和慰藉。而后世文人墨客又慕诗仙遗风,接踵而来。

这,就是宣城,你不能不来。

本文为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公众号:旅游知识坊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