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24)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3人  云无心702

16:59她发朋友圈:

现在的朋友圈成广告圈了,卖什么的都有,这样下去大家都不愿意看了,到时候会不会再出来个类似东东呢,微博,微信,微…

这些公众平台愈来愈像宣传工具了,除了广告,人们发表的言论愈来愈无趣,千人一面。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能隐藏在私密空间里,比如我的这个朋友圈。

你也很少在朋友圈发言了,太忙了吗?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发个东西还要斟酌是否合适,何苦呢。我在公开的朋友圈里除了宣传产品,什么都不发了,也很少评论或点赞。

只有这个朋友圈是我真心爱的,哈哈!

17:02他回复:木有时间发[擦汗]

17:04她回复:有时间你能随心所欲发表东西吗[偷笑]万一不合适,又得删[呲牙]

20:19她转发文章《人为什么需要意淫?》(作者:王路):

我出生在工薪家庭,小时候父母还没下岗,住家属院联排平房,在井里打水,吃青菜、豆腐、鸡蛋这些菜。不是天天都有肉。有肉吃的时候,总是很开心的。有一次,在爷爷奶奶家吃饭,看到表弟碗里的肉比我多,我很沮丧。

偶尔下馆子,欢喜得像过年。不用问,我妈就用烙饼卷了孜然羊肉给我,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还有鱼香肉丝。十多年后,我读了大学,发现食堂小炒窗口有鱼香肉丝,眼泪差点掉下来。

其实,没那么好吃。不是口味有什么差别,只是光阴不复从前。父母下岗后,为了谋生,做起生意。渐渐家境殷实了些,每天都有肉吃了。肉也再没像从前那么可口了。有一回,我爸不知什么事烦心,对着满桌的菜皱着眉头坐了半天,没说一句话,吃了一口,就把筷子摔到桌子上。

我当时很默默生他的气。后来才知道,那一段我家正跟别人打官司。我爸最烦恼的那些年,一年里很少有几天能安安静静待在家里吃点简单的家常菜。总是在往来不绝的酒桌上虚与委蛇,为一桩生意低声下气讨好各色人等。他们吃拿卡要,我家百般应付。那些人的痞气和匪气,我至今都有印象。

一个人有了心上的烦恼,再可口的菜肴都不会惬心。而且,越容易得到的,越没那么美好。我总是觉得自己公司的食堂比别人的差。今天,我再也不会主动点鱼香肉丝和孜然羊肉,反倒常常想念三四岁的时候我妈做的烧茄子、青菜豆腐。大学时,寒假每次回家,我妈都早早下班给我做烧茄子,我爸也拿出白酒,虽然我不喝,也给我倒上一盅,吃几个简单的家常菜,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很小的房间,很简单的菜,却很温馨。

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这么以为:简单的生活能带给人内心的安宁,烦恼则来自过多的欲求。但一旦得出这个结论,就容易陷入另一种危险:简单朴素的生活很容易达到,继之就是空虚和乏味,慢慢让人怀疑这种生活和不求上进有何区别。而他人在事业上的摸爬滚打又仿佛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于是,虚妄的心开始躁动,渐渐回归到争强好胜的老路上。这样的人聪明,也有理想,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的需求。于是,欲望驱赶着他,重新披甲上阵,陷入争名逐利的漩涡。佛教里,这种人叫阿修罗。他可以享受人天的福报,却又常常忍受地狱的煎熬。阿修罗是六道众生的一种,却没有自己的家,只能散入其他五道之中。

更聪明的人,就不甘于做阿修罗。他们有更大的勇猛。他们的勇猛全然不是冲着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去的。他们希求摆脱世间的束缚,求取烦恼的解脱。这种人,佛教里叫声闻。

声闻是最早从婆罗门教义中解放出来的一批人。婆罗门教认为有“梵我”存在,人可以来世升天成神。声闻勘破了这种迷信的虚妄,致力于从朴素的生活中找寻到灭伏烦恼的方法。

他们重修行,艰苦的修行。渐渐演变出蔚为大观的法门。比如一个故事说,有个年轻漂亮的妇人跟丈夫生了气,打扮得花枝招展出门了,街上看见一名长老,想勾引他。长老现起白骨观,只看到一具骷髅经过,不知是男是女。那一刻,长老证得了阿罗汉果。

声闻的勇猛,是要发起猛利的对娑婆世界的厌倦。通过最苦的生活,灭除欲望和忧患。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恒河两岸,处处是这样的修行人。刚刚出家的净饭王太子也是如此。他极聪慧,极勇猛,在伽倻山苦修,每天只吃一麻一麦,身形消瘦,有如枯木。——六年如是,不仅没有解脱,反而差点饿死。后来,他吃了牧羊女的乳糜,复苏了身体。

他由此明白了苦行并非中道,后来觉悟,成为佛陀。佛陀既穿葛衣,也穿华服,既坐卧泥途,也栖身精舍,既食残羹冷炙,也进可口佳肴。只是不再对此加以拣别。常人往往不能如此。一个人习惯逛地摊,就不大舍得买名贵衣物。习惯买名贵衣物,就往往弃绝地摊货。很少见谁穿两千块的袜子,套上二十块的鞋。

佛陀通过苦修,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情必须依食而住。就是人要靠食物才能活着。这个道理并不简单,因为他定义的食物有四种。明白这点,很多事情就好解释了。

比如,一个有毒瘾的人,明知吸毒不好,为什么还是忍不住吸食?地铁上,为什么许多人会拿出手机刷朋友圈?为什么有些老人忙碌了一辈子,一旦闲下来就心发慌?

因为他们都需要食物。不仅胃需要,眼、耳、鼻、舌、身,意,都需要。

这些食物,不同于面包牛奶,那些叫段食。这些叫触食。此外,还有意思食、识食。限于篇幅,此文只聊触食。

有人出了门就把耳机塞进耳朵,不听就觉得少了点什么。那是耳根饿了,需要吃一点声尘。在没有随身听的古代,农夫耳根饿了会哼起小曲。一个人被关在四壁白墙的囚牢,渴望出来放风,那是眼根饿了。

我的祖母生前一辈子劳碌,休息一会儿,就忍不住找点活干。这是身根在饥饿。让她干活,反倒能喂饱她的身根。常人进入花丛,会忍不住嗅花的芳香;想到梅子的士兵,会留下口水,这些是鼻根、舌根在饥饿。

但严格讲,真正饥饿的,并不是眼、耳、鼻、舌、身,而是意根。前五根的饥饿都是表象,意根的饥饿才是内里。

比方逛商城,看到一件貂皮大衣,摸着手感很好,很舒服。但接下来二十年,你得不到这种手感,手也不会饥饿——否则你会专门跑去商店摸它。而实际上,你想把它买回来。同样,你在地铁里看书,并不是眼根饥渴,因为一张白纸写满笔画并没有什么好看。饥渴的是意根。坊间段子说,老婆的手不如情人的手,同是一双手,触感并无太多差别。关键不是身根,而是意根。

意根需要啃食各种法尘。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明知事情不是这样,却偏偏幻想,就是意淫。广义的意淫,包括看小说、电视、电影。意根不关心法尘是真是假,只关心它好吃不好吃。韦小宝娶七个老婆还跑到西伯利亚幽会沙俄女王肯定是假的,但还是会看得津津有味。我读中学时,看一本抗战小说,这让我每天上课都幻想如何抗击日军。

意根是不会闲下来的,除非无梦的睡眠、昏厥,或者成为阿罗汉。否则,意根一直都在啃东西。嘴巴不需要总进食,是因为胃里有食物,但消化吸收作用是永续的。当胃里食物消化殆尽,人就会饿。而意根对于它的食物是瞬间消化掉的,所以需要不断地投食给它。

意根有个很大的好处,也是最大的麻烦,就是它可以自己制造食物。把你关在囚牢里,你想东想西,就是意根在吃自造的食物。但这种食物往往它不爱吃,所以坐地铁的人,会拿出手机看,或者听听音乐。如果没有别的任何好吃的,那就只剩下意淫。意淫就是意根在制造自己所需的食物。

乞丐可以意淫与公主同床共枕,死囚可以意淫越狱并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而第二种意淫,不仅是触食,也包括“意思食”。触食是只是想想而已,意思食则是行动的冲动。

思食比触食更重要,思,是造作。思食,是愿欲。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抱任何愿欲。佛家讲无欲,指的是无贪欲、无多欲,这和宋儒“饮食是天理,美味是人欲”的见解是相似的。苦行的头陀,也有追求涅槃的愿欲;慈悲的菩萨,也有饶益众生的愿欲。这是思食。

你不会幻想和女明星共进晚餐,却会幻想和校花共进晚餐。因为前者只是触食,而后者不仅是触食,还是思食。

如果一个人努力上进,整天想着如何把工作完成得更好,他是没功夫去意淫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的。正因为那种触食无法成为思食。(除了他有继续臆想下去的动力,那个动力是思食。)

这里很晦涩,多说两句。譬如看一本快节奏的武侠小说,一方面,你沉湎于现在的情节;另一方面,你想知道后来的结果。粗略地说,前一方面是触食;后一方面是思食。

如果思食指向继续臆想,这个人会越来越活在自己的世界,甚至有精神分裂的危险。如果思食指向他对现实世界的践行,一个人会有动力去做一些事情。由此,他面临的环境得到改变,他将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这些眼识、耳识、声识往往胜过意根自造的眼识、耳识、声识。举个例子:

触食中最典型的,是男女欲乐。说它典型,是因为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六方面都有。但如果只是臆想男女之事,就只有意触。同样是触食,但受用程度不同。这种差别,并不是真和假的差别——你做一场春梦是感觉不到它的虚假的,而是质量优劣的差别。就像用钢材做一辆车和用木板做一辆车。

这是因为,意识的生起需要各种助缘。要生起“逼真”的意识,需要强烈的前五识作为助缘,而意根自造的前五识则是弱劣的。缺缘的情况下,想要的东西是不能生起的。作家写东西时不喜欢喧闹,因为耳识会阻碍他得到想要的意识。诗人闭门苦思想不出好句子,出门看到心旷神怡的风景妙句就喷薄而出了,因为相应的眼识、耳识成了所缘缘和增上缘。所缘缘就像台阶,增上缘就像腿脚有力,有台阶,腿脚有力,就能攀爬到高处。否则,在平地跳,半人高都跳不到。所以,聪明人不会沉湎于臆想。

意根总是要取最刺激的东西吃。比如你正在想早餐吃什么,突然一头撞到领导怀里。接下来,就不会再想早餐吃什么,而会想领导怎么看你。再如你约了心仪的姑娘吃晚饭,吃完看电影,看完分手回到家,就不会对小说生起兴趣,即便读小说,也总走神。你发现自己控制不了。姑娘就像一盘卤肉放在你的意根面前,而小说只是一块又干又硬的冷馒头。意根当然会去吃卤肉而不是啃馒头。

说卤肉,不代表这种触食会让你开心。触食有可意的,有不可意的。经常是不可意的触食比可意的触食更容易抓住意根。这就是为何烦恼会产生、增盛。——你知道恨一个人对自己不好,却无法抑制去恨他;你知道失去的亲人不能靠悲伤来挽回,却依然抑制不住悲伤。你接连不断地复习悲伤、恐惧、愤怒、烦恼,而无法拔除。

对一个人强烈的思念,在某种情形下,就会成为首当其冲的触食。吃饭的时候,思念他;看书的时候,思念他;睡不着的时候,思念他;一觉醒来的时候,还是思念他。你的意根已经没有办法再攫取别的食物,哪怕这种食物是如此的不可意,你却依然无法控制自己。

就像林夕的歌词里写的:

一直不觉,捆绑我的未可扣紧承诺

满头青丝,想到白了仍懒得脱落

被你牵动思觉,最后谁愿缠绕到天国

然后撕裂躯壳,欲断难断在,不甘心去舍割

这种触食,就是四山相逼的烦恼:贪、嗔、痴、疑,化作地、水、火、风,像四座大山从四面逼来,无处躲藏。有人宁愿割腕自残,也不愿忍受这种不可意触的侵袭。它像毒品侵蚀肉体一样,牢牢抓住意根不肯放手。事实上,毒品正是触食的一种,是身根和意根的触食。

那么,有没有办法断除蚀骨的思念、剜心的悲伤、剔肉的痛楚,裂身的烦恼呢?

有。不过,说了也用处不大。因为它们不能靠“见”来突然断掉,只能靠“修”来慢慢降伏。换句话,要留给时间来解决。但明白了相应的方法,会让所需的时间减少很多。这个不是今天的话题,哪天有机缘了,我们再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