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试结果不能排名?更不能公开?
今天阅读了几篇老师和家长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文章,感觉我们的时代进步了,可是我们的一些教育理念还没有跟上来。我们都知道考试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检验老师教学是否存在问题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知识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公布于众呢?
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可以鼓励考得好的学生,让考得差的学生迎头赶上,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可是怎样来定义成绩是好和差呢?如果第一名是好学生、成功的学生,那么我们培养的99%的学生都是失败者;如果说前10%是成功者,那么90%是失败者。难道说我们每天的教学在培养着绝大多数的失败者吗?更何况即使在一个班级的第一名,那么在全校也可能不是第一名,在全国的同年级也许不是第一名,岂不是我们很难培养出成功的学生吗?如果考取清华和北大算是成功者,那么一年中成功的学生岂不是屈指可数的吗?记得有记者采访过一个大学生,他说他每次都在班级排名第一,可是高考却只考到了二本,他感觉到自己很失败。这就是学生的真正心理,这种心理会影响他的一生。
学生的成绩是个人的隐私,不可以以此来羞辱考得差的学生。如果说婚姻状况,工资多少,体重和身高是隐私,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当然也是他的隐私,需要受到保护。尤其是还在成长的孩子,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的兴趣,接受能力和智商水平也不同,教育不可能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出一模一样的标准的产品。我们要允许学生考出不同的成绩,希望能有90%的学生并列第一名,但那只是一个理想。如果学生考试排名比较差,可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当今来自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压力,学生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后果也许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就背离了教育和考试的意义。
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学习成绩只是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的一个方面。前几天一则关于“东方神童”魏永康去世的新闻吸引了我,他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2003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此后的魏永康经历了很长一段的灰暗时期才回归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学习成绩不能做为评价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再来看看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他们都不是在学校考试排名第一的人。马云并没有读过名牌大学,俞敏洪三次高考才进入了北大,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人士。我们为奥运健儿感到自豪、为电影、电视明星而疯狂、为吃上一道美食而兴奋,今天各种职业的人不正是学校培养出的成功者吗?
总之学习的目的是要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用考试来衡量自己是否达标,成绩是用来跟标准比。只要自己每次成绩都有所提高,那就是进步了。所以,如果家长、老师这样来看待孩子和学生的成绩,那么考得差的学生就不会因为排名而丧失了努力的信心和动力,从而影响到他的成长。不公布考试排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庭和谐的生活和社会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