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感思行”写作方法对行为改进的好处
“见感思行”源于何处?
“见感思行”是写作大咖欢喜提出来的写作方法,也是欢喜从纳博科夫、钱钟书、树上春树等名作者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从目前简书上的分享情况来看,主要是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形成上可触天,下可落地的思维与写作习惯,为改变自己,知行合一奠定基础。
“见感思行”写作方法的程序
欢喜把“见感思行”分为三类,生活类、概念类、学习笔记类。
见,第一步自己看见了什么生活事件、知道了什么概念、看到哪些观点,用自己的话客观的说明。
感,第二步产生了什么感受,主观表达自己的情绪,重点突出原来怎么想,现在怎么看,有差异才有意义。
思,第三步促进了自己什么样的思考,和之前的认知有什么关联,对接下来有什么影响等等。
行,第四步该怎么做,学了这个方法道理,接下来要怎么运用去落地。其实,这个行,还是处在于空中楼阁的状态。但是,对于卡片写作来说已经足够了。
“见感思行”的写作方法对行为改变的好处
思想决定行为。通过程序化的“见感思行”写作,可以促进我们对所见所闻所学进行详细的观察、深刻的体悟、拓展性思考和预设具有实操性的行动计划。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观察和学习的准确性。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看见过很多让我们有感触的事情,比如说,最近的QQ约死群事件、唐家三少哀悼李默的感情事件等等。然而,能引发感触只是写“见感思行”卡片的引子。要想在“见”这个环节,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事件等写清楚,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客观描述出来,就需要我们对整个事件有更清晰的观察、了解。否则,写出来的“见”会残缺不全,感觉就像一个人缺胳膊少腿。
二是促进写者内查自省。
有感触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就像我们看到一篇好文章,顺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到文件夹一样。简单的一键操作,让感动也变得廉价起来。
但是,“感”的要求,促使写者开始挖掘内心,到底这个现象、这个知识,在哪里触碰到了自己的“痛点”?自己感动的是什么?震撼的是什么?意外的是什么?情绪有什么变化?认知有什么转变?这个不断追问的过程,就是内查自省的过程。
三是促进新旧思想的链接。
在“思”这个环节里,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浅表性思考。往往有一点所得,就沾沾自喜。但是“见感思行”中的思,更注重旧知识与新知识的链接和更新,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这样的思考,可以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促进思维的真正转变。思想转变了,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行动。
四是促使行为落到实处。
行动的意义是从0到1,从无到有。但是,对于真正要做出点儿什么的人,仅仅止步于微小的进步是不够的。需要有能持之以恒的动力和行为。而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深刻的内省,从而转变思想。思想改变之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现实条件,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行为指南,确保行为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