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 古典时期 | 柏拉图1

2023-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LHLaw13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47年左右。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

起初,他打算继承家族传统去从政,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雅典丧失了民主制,“三十僭主”上台执政,不久之后又被新的代议制政府所取代;而正是这个代议制政府于公元前399年处死了苏格拉底。

或许,正是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开始厌倦雅典政治的反复无常及其滥用无度,他开始对政治的重塑产生兴趣。

他继续着苏格拉底的工作,从理论上反驳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怀疑论,将之看作是政治衰败、道德堕落的表现。

他详细阐述了理想国的观念,着手建立“一个健全政治制度所需的”各种原则。

由此,他从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实然,是什么)转向了对政治应当是什么的反思(应然,应当是什么)。

他曾三度试图将他的理想落地实现,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有点孔子那味儿了)

后来,他旅行到了意大利南部,在那遇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后者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有点孔子见老子那味儿了)

以下是柏拉图思想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思想的主要共同点:

1 视数学为万物的本质;

2 宇宙二元论——宇宙由两部分组成:真实世界(理念世界)与由各种影子组成的可感世界(现象世界);

3 灵魂的轮回与不朽;

4 对理论科学感兴趣;

5 宗教神秘主义与道德禁欲主义。

公元前388年左右,柏拉图在雅典创立了一所学校——学园(Academy)。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学校处于一片树林中,而这片树林是以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的名字命名的。

学园不仅教哲学,还教几何、天文、地理、动物和植物学;另外,政治教育也是主要课程;同时每天也会进行体操训练。教学形式以讲座及讨论为主。

学园开办历时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 查士丁尼一世 下令关闭。

对于之前的其他哲学家思想的了解,我们所能凭借的一手材料只有一些残篇;

柏拉图不同,他太能写了,光是出于他自己之手的便有30多篇长短不一的对话、以及一些书信;

此外,我们当然也有研究柏拉图思想的一些二手材料——以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评论为主。

搞明白柏拉图的思想,困难不在于材料的不充足,而在于这些材料的形式——主要是各种对话体的文本。

在这些对话中,他自己基本并不现身,而且也很少做一些结论性的命题断言,因此很难判断他对于某些观点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

他本人的思想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并非一以贯之,而是有所变化。

我们以这种变化为依据,将其思想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 早期的“苏格拉底”对话;

2 成熟期的各种对话,比如《理想国》;

3 后期的各种对话,比如《法律篇》。

对于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困难,柏拉图也有所觉察,因此做了如下说明:

哲学,不像其他的知识分支那样,可以轻易地进行注释解读,它必须通过对主题的大量探讨及相关生活经历后,才可能会突然灵光一闪。

普通读者未必能把握他的思想。

因为哲学探索之路往往道阻且长,不只需要自己独立潜心研究,也需要与志同道合之人进行合作与讨论;

可即便是经历了如上过程以后,真理也不会自动被获得,它只会在某一时刻灵光一现,我们得能及时抓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