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在细节—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2-3岁)
凡是不熟悉的东西,孩子都有可能害怕,这很正常,只是在这种时候,成年人不能跟孩子一起害怕。
由于对人群的认识经验太少,孩子对他人的理解跟成人不同,他们不是通过视觉来判断对方是否可接纳,而是通过全身每一个细胞的感受来判断。有时,大人面对孩子,身上发出的是一些约定俗成的模式化信息,例如年轻女子见了2岁前的孩子,看到孩子可爱,自己就会发嗲,做出比孩子还要小的样子,似乎这样就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其实,成人做出这种样子,与孩子经验中所见到的成人差别很大,对孩子来说,这样的人既像人不像人,孩子就会被吓着。这张脸和这个身体就会成为符号,以后,孩子一见这个人就会害怕。
很多老人由于年轻时生的孩子多,生活又过于忙碌,他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以休闲的心理状态和小宝宝在一起,所以见了小宝宝会非常爱怜。但她们没有机会接触正确的养育观念,所以一般见了孩子喜欢用打情骂俏或者假装批评,指责的方式来逗孩子玩,比如,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你的爸爸或妈妈不要你了”或者抢孩子的东西,孩子要的东西故意不给。这些事情带来的恐惧使孩子将环境也一起划入到恐惧范围之内。
作为母亲,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孩子,就像保镖在众记者面前保护明星一样,要把孩子和那些对孩子造成不良伤害的人隔离开,否则孩子如何抵挡这么多有不良育儿态度的人。
家长要坚持多跟人群接触,再给小区的老人们做一些教育培训,教会他们正确对待孩子的方式。
妈妈可以和小区里的妈妈组成一个读书会,几个妈妈一起学习提升自己,一起给孩子建构好的规则,使孩子们不会过分地互相攻击和侵犯,这就等于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可以从接纳两个小客人开始,循序渐进,慢慢增长到三个。人一辈子最好的朋友可能也就一两个。
孩子无论对什么事物感兴趣,之前都要经历一个相对应的培育兴趣的过程,如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就要有一个与小朋友来往并了解别人的过程。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那就应该从孩子几个月开始让他经常待在孩子群里,使他经常能够看到其他孩子。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还要经常带孩子出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在孩子玩的环境中有其他孩子存在。)
孩子认为的危险,大多跟我们成人所认为的危险不一样,如他们不一定认为刀子是危险的,却认为某个物体投下来的影子是危险的;他们不认为深水是危险的,却认为老逗他们或挠他们痒痒的成人是危险的。孩子是用经验和童年特有的生命需求来判断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所以他们的判断在成人看来价值性不高。比如说:他们认为长的怪怪的东西就是可怕的,而成人绝不会仅凭样子来做出这样的判断。对这一点,成人必须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间接地帮助他们,慢慢地使他们的判断准确起来,这也是一个帮助孩子成熟的过程。
(害怕其他小孩)首先,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胆小。善于观察孩子,对孩子任何一点点的勇敢尝试都要表示赞赏,赞赏时要具体地指出孩子已经做到的事情。其次,家长先不要把孩子置于一个群体之中,更不要在这种时候一下子离开孩子身边,而是要让孩子有了能和其他孩子交往的自我认知后,家长再一步步撤离。
处于依恋期的孩子(四岁半之前)必须在可以看到依恋对象的范围内才能够感到安全。
最后,可以先请一个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一直到自己孩子能跟这个孩子自然玩耍了,再请第二个孩子,其次可以组织几个熟悉妈妈,每天一起带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