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随笔丨(2018)第四篇
知识是开启智慧、自由之门的钥匙。
也许当足够童真时,就有了一颗全善的心。
发现被人们景仰千秋万载的圣人,都有一颗极度悲天悯人的心。
《四大圣哲》中喜欢看讲述佛陀与孔子的思想及人格风范。耶稣篇有些疑惑,但丝毫不影响对信仰者的尊重。曾在繁华的商城遇到一位传福音的大学女孩,拿着《圣经》,十分虔诚地向我解说圣者的慈悲。虽心里觉得女孩被这一思想束缚了,但却十分尊重她的这份纯真的信仰,在这个时代已难得。
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必强制人人复制一样的模式。每个人都应用宽宏善意的心去看待世间受炼的人们。
如果说世间有好人也有坏人,是遵循宇宙平衡定律的话,那也只好接受。也让自己清楚没有绝对的唯美与圆满,但仍坚持追寻真、善、美。
有时会事与愿违,就连写下的文字,勉励的话语也会与心对着来。不怕,一点点回到自己的本真,一点点再重来。只要清楚自己的本真是怎样,坚持保护好本我,就不怕外界与思绪的干扰、阻碍。
画画、书法与写文一样,心有灵助。(心灵如有神助)
让自己沉浸在文学中,不理世事,不论时光,似在云端,惬意遨游。
也许大部分文人都是如此,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清静自持、美好自持。
当世间事在心中变得云淡风轻时,生命就有了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喜悦。
星星,星星,竟然连接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希望每一颗星星都安定清明。
《声律启蒙》中的诗句意境很美、很美,在半睡半醒中看。这句,元亮归来新竹旧松多逸趣,子期去后高山流水少知音,更觉与此书有渊源。
《声律启蒙》后篇司守谦所著《训蒙骈句》,似天外来篇,每一篇都想背下。
看《四大圣哲》苏格拉底篇,介绍苏格拉底的思想,发觉这是最早期的心学,以自心为源泉,挖掘出最原始纯正的智慧和真理。智慧、真理不分时空、国界,是全人类的共识。
苏格拉底的纯真之说,人只要回归本真,肯定自我,就能掌握生命的意义。这句话,好似内心也曾这样勉励自己。心灵的神奇一直在探寻觉察中。
常天真勉励自己,这也许是内心导师所为吧,听从内心正能量的声音,就是走在自己的正道上。
许多事情都不是想象的那样,但宁愿把它们想得美好一点。
遵循自性,敞开眼界与心胸,从瞰视整个宇宙的站点来看一切,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让心灵自由自在。
人生如梦如幻,更如电影片段,现在的自己回想以往自己的生命历程,就像一幕幕电影片段在脑海中放映,有喜悦,有痛苦,有羞愧,有感动…酸甜苦辣咸的人生滋味皆在以往的回幕中。人生的电影还在继续,未知的剧本,未知的剧情,尽管想清静了,却不得不被命运牵扯着,按照为自己而写的剧本走下去。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感人的剧本。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活着的意义与价值,无论地域或地位。
许多事情也需辨证去看,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汲取好的一面。勿闭关自守,应全方位去接收更广博、多彩的世界,当然前提是,保存好自己本真,知道哪些是可取的,哪些当警惕。
心灵鸡汤看看也有益,生活已然充斥着现实的无奈,勿再让心灵受控于现实。心灵谓之心之灵性,心灵拥有的应是,诗意,与远方。
看历史,一个朝代的辉煌与末落,和教育机构的盛衰公正有很大关联。
有时候,被感动了,也顾不得思想太多,只随情义而为。
每一件事,做到有情有义,至于结果怎样,也问心无愧,
看中国古代戏曲经典剧目介绍,想,如果把这些全改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应很吸引人,单看剧名也可看出唯美与纯粹的剧情。现今,很少出有文化底蕴、深入人心的影视作品了。
七月 二十三日 · 大暑 今年是戊戍年,火旺之年,大暑时节的太阳比往年更猛烈,早六时就已烈日炎炎,却还是得晨跑,已成习惯,尽管可惜晒黑,然而,身心舒畅最重要,晒黑的皮肤终会白回来。
大暑时节,静坐吃几支冰棍,看一本好书,也很惬意。
身处这一时代,思想不固属这一时代,有时觉得是这一时代的槛外人。喜欢以"心"为本体的诗意栖居方式,可在任一时代,不被这一时代的特征所影响,径自随心生活。
世间事很多都不解,仅仅读几本圣贤书,一些智囊宝典,也不足以清明地了解世间。也罢,择其精髓而游于世,淡然处之而不执。
看《罗兰小语》中写,人应在自然界中敞开心灵与万物相契,和着天地的韵律,可感而发,写为诗文,传递心灵。似看到前辈的鼓励,会一直坚持,让心灵在自然界中得以滋养与抒发。
从内心写出的文章,关键是写给自己看(随笔更是),也写给天地消融。
写文章与画画一样,先拟下初稿,再一遍一遍润色,直至自觉恰到好处。文章写成,打印成稿,能感觉从心底里洋溢的快乐。
不希望文字冷冰冰的,既使在记录关于哲学方面的文章,也希望文字充满情感与温暖。
既使生活在同一领域,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世界,不惊不扰,相聚而欢,离散淡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人,和光同尘,随意惬意。
其实生命很有意思,可感受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当发现假定的某件事情与自己无关时,一颗悬着的心便落下,也轻松自在了。
不同于他人,就自许文人吧,读书、写字、画画、养花,寂静、简单、安和。
备注: 此篇写于七、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