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西游记》
儿时看《西游记》看得是妖魔鬼怪,前几年读看得是辞藻文采,今日再读来发现求真悟道才是《西游记》的真谛。
《西游记》就像是一位高僧明心见性的心路历程,思想上破除愚痴、砥砺成熟的过程,参禅打坐时脑海中出现的种种梦幻泡影,在抵御权势、财富、女色等人世间的种种诱惑后,在无数次的心兵顿起、天人交战,灭掉心中各种痴迷邪见后,终于大彻大悟。
孙悟空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心。
这颗心欲望很大!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衣食无忧了就想长生不老,死籍除名了就想位列仙班,官封弼马了还想名注齐天。就像一首古诗中所描写的: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这颗心的欲望无穷无尽、无止无休,所谓欲壑难填,直到赔上自己性命方肯罢休。
这颗心的种类很多!
在比丘国,国王要唐僧的心做药引,孙悟空变作唐僧,问国王:“我这里心有很多,不知陛下要哪颗心?”自己剖开胸膛,只见有红心、黑心、悭贪心、名利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
看看这些心,基本都是不好的。正是:花枝叶底犹有刺,人心怎保不藏毒。
唐僧的坐骑白马,其实隐射的是每个人的意念,人要驾驭自己的心神,不能放任神思,否则意乱神迷。
《西游记》中有一首诗其实说得很直白了: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
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西游记》的本质是讲如唐僧一样的普通人如何渡苦海、到彼岸,至西方乐土,最终悟道成佛的故事。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善念。《金刚经》里问“云何降伏其心”,答曰“善护念”,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善于保护好自己的意念,要万事放下,不分别、不执著。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讲的是唐僧刚收了孙悟空,就碰上六个毛贼。这六个毛贼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其实就是佛家所说的六根、六尘,即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也说这是六贼,把我们的精力都消散了,把智慧都偷走了。悟空打杀这六个毛贼,其实就是指要灭六根、断六尘,就像心经所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声色香味触法。同时也是《庄子》笔下的混沌,未开七窍前活得好好的,被凿开了七窍,很快就死了。
唐僧一路西行,就像人活在世,要面临多少诱惑?
有权的诱惑,乌鸡国的国王被救活后,请唐僧师徒做皇帝,悟空说:“做了皇帝,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荒灾,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我还是做和尚,修功行去也。”
有财的诱惑。金兜洞那一回,猪八戒因贪三件纳锦背心,被魔头逮个正着。唐僧在一旁说:不可不可,公取窃取皆为盗。赶快还回去。急得跳脚,劝都劝不住啊。
有色的诱惑。白骨精、女儿国、盘丝洞、无底洞、天竺国、四圣试禅心、木仙庵谈诗,若不是唐僧扫除爱欲,一念虔诚,必定见不得佛祖,取不得真经。在《西游记》中,由你国色天香、沉鱼落雁、身姿聘婷、春情无限,归根结底也是“粉骷髅”而已,爱她作甚。正是:痴愚不识本来由,色剑伤身暗自休。
有名的诱惑。秀袈裟,秀兵器,都是虚荣心在作怪,最终都引来了失窃之祸。真个是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有贪图享受、安逸的诱惑。在金平府贪看花灯,才让自己被几个偷吃灯油的犀牛精抓走。正是:修禅何处用功夫?马劣猿颠速剪除。牢捉牢栓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喜怒忧思须扫净,得玄得妙恰如无。
二是善行。有了善念就必须有善行,只靠盘腿打坐、读经拜佛是证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唐僧的西游之行,也可以说是行善之行。随便列举几个,在车迟国、祭赛国救拔众僧,在比丘国救了一千儿童,通天河救陈家儿女,使朱紫国国王鸾镜重圆,熄灭火焰山,求雨凤仙郡,真个是广种佛田,功德无量。
总之,若真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灵山不远矣!
最后,每个人都是可以开悟成佛的吗?
《西游记》里很隐晦的给出了答案。那唐僧本就是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诸位看看,只因为上课没好好听讲,就一个飞机把别人送到美国,再让他走回来,佛祖也是够狠的。
正是:
由来富贵原如梦,未有神仙不读书。
此身未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