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通透
一座城的通透
因着一些杂事要处理,匆匆回潮两天。随着事务的了结,内心已走过一个春秋!该做的,该说的,我尽自己的所能去传递,生活是自己的,不为给他人看到的体面,每个人都得自己潜入其中去历练与体悟。经事而无反思成长,苦便白受,而且循环。知何为生活的重点,舍弃无意义的声音,心才有空间去吸收营养。成人的世界,默默承担责任是基础,那方钢筋水泥建造的牢固房子不叫家,而是住在里头那些牵挂你回来的人才构成家。
当我离开太久,我便愿意回到原点,从熟悉的生活气息中,吸收养分。
儿时的生活,赋予生命性格的底色。那些周遭最熟悉的语言,食物,器具,文化,在成百上千次的循环后,是刻入骨髓的印记。
若我不曾离开,生活会是反复的喜怒哀乐。
我的曾经离开,带给自己另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体验。
当我年少时,无力抗拒改变,会拼命习得与周围相似的生活方式,美其名曰融入。欢声笑语的背后会有疑惑与不适,总告诉自己是努力不够,我再改改便是。
当我再花上一轮花季的时光在生活里浮沉,答案却越来越明晰简单。
那些旧物,旧习俗,旧口音,都是我人生的珍宝。
一座城的通透他的的态度其实一直未变,而是当你坦荡接受自身的一切,所有的事情带给自己的感受就会变了。
别人一听你说话,便来一句:潮州人吧,听口音就知道,普通话不标准的。那个十八岁的我会羞涩脸红,看重最后一句,拼命练普通话,直至考过普通话二级。然而三十岁的我会欣然夸奖对方:不错嘛,耳朵真厉害,我就是潮州妹子。不因与他人不同而怯,知自己根源,真实而骄傲地活着。而那段努力学习普通话的日子也不曾白费,提升了在正作中与人交流的舒适度,也给了自己进入很多行业的门槛。不足无需掩盖,也愿意提升能力,这是积极生活的态度。
年岁渐长,初心越盛。不再惶惶张望,而是定定地挖掘自身文化的根源。
那一壶悠然自得的功夫茶,系着千百胶己人同坐一桌,从陌生到熟悉;那几十年如一日在同一个档口买同一种小吃的阿叔阿婆,从不曾深入交谈,却成了回潮的一份挂念。
那些儿时嫌弃的潮剧,纸影戏,游神队伍前令人害怕的“惊天雷”大鞭炮,如今却渴求能再亲身经历,总不惜花时间带娃回乡观看。
拜老爷时,我看着周围的阿姨们拿着香争先恐后抢第一柱香,念念有词地保佑家里每个人健康平安大探合想,我想在她们生命里,她们很多都是无意识地需要重复做这件事,怕做不好这件事。而我,从内心却经受过儿时的敬畏,读书时期的不屑,刚毕业时的远离,到为人妻为人母的融合,有了一番自己的思考后,滋生出真正的虔诚与敬仰。
若然无法触摸自己的思想形态,便如无根之萍,风吹草动;而有了察看自身的能力,会更愿意接受变化,因长了根,万变将不离其宗。
一座城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