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认识冰山中的渴望

2024-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卜彬

冰山模型用一幅示意图表示,浮在水面上的表象,是事件、语言与行为,呈现出来“可见”的状态。

比如,孩子沉迷于网络,是冰山上层的“事件”,是他面对世界的“行为”。

驱动孩子沉迷于网络,是水面下未被看见的部分,冰山内在的各个层次。

经常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他们的冰山各层次,几乎同时拥有下列状态。

感受层次:出现得最多的感觉是,烦躁、焦虑、沮丧、无助。

观点层次:“应该停止了”“不应该玩了”“为什么大人不懂我”“我应该好好读书”。

期待层次:“期待自己下线”“期待自己更努力”“期待自己能觉醒”“期待爸妈别发现”“期待不用上学”“期待一切重来”。

渴望层次:“我不值得被看重”“我不值得被爱”“我无法接纳自己”“我的日子过得无意义”“我没办法不上网(即内在不自由)”。

自我层次:“我很糟糕”“我没救了”“我没办法摆脱”“我充满无力感”。

有位少年C,曾在网吧上网七十小时,身体疲惫得快趴下了,手指仍反射性地在点击。他觉得自己很荒谬,明明想要离开,身体却一直赖在那里。

他形容自己的状态,如一具不由自主的皮囊,想要离开又离不开。

家人找到他,对他破口大骂、骂他、恐吓他、好言相劝,C都不理会。家人也不再理他。此时,他虽在上网,但是并不开心,反而觉得非常沉重。他心里既想回家,又不想回家。他身体疲惫不堪,但是他没有离开。

影响C行动的原因是和其内在的冰山有关,而冰山的成因,是他成长的历程。他的家人看见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外在),想要改变他的行为,但忽略了他的水面之下的冰山(内在),不知道内在会影响外在,更无法认知,因为他们的指责、说教,促成了C今日的冰山的状态。

若是C的内在改变了,行为上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家人想要改变C的行为,须改变孩子的内在。要改变孩子的内在,家人须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多与孩子对话,通过对话了解孩子,让孩子拥有觉察自己的能力,主动改变内在的状态。到时,C的行为会随着内在的变化而变化。

冰山模型图有一条“时间线”,代表个人成长年表,也就是成长的轨迹。

出生之前的影响,被归因为基因遗传。出生之后的影响,取决于成长的环境,以及成长期间如何被对待。大脑对环境的适应,会对冰山产生各层次的影响。

父母在家与孩子互动多吗?父母是否可以“专注”地和孩子互动?

家庭中是否会有意安排出一段宽松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活动,并且感觉“亲密、愉快”?

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是否“倾听”了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在意什么,以及孩子能否感到被家人接纳呢?孩子是否感到这样的自己也是完全被爱着的呢?

孩子犯错的时候,是否被“温柔”地指正了呢?孩子可以感到被深入地了解,并且感到身为人的价值,被信任与安全吗?

以上都是关于建构孩子的“渴望”层次的问题。

家庭若欠缺这些互动,孩子是不易体验到爱的,孩子和家人之间的联结力会弱,孩子也常联结不到自己的渴望层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