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直博生张炜成长经验分享
我是张炜,今年从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毕业,即将进入北京大学硕博阶段的学习。大二上学期有幸接触到爱未来教育,有幸认识爱未来教育众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我想从我的角度来谈谈大学阶段的人生感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在家曾给即将高考的小弟补习功课。茶余饭后的话题总离不开未来填报什么样的专业志愿,因为往往对大人来说,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孩子的工作。
「千万不要学历史哲学,找不到工作!」
「千万不要学化学,药品有辐射,损害健康!」
「女孩子家,就不要学这些专业了!」
每听至此,喉头哽咽,又不知从何说起。
半年前在北京昌平区组织大学生参加爱未来教育和前程之友联合发起的21天优秀行为习惯挑战赛期间,学员多为刚步入大学的新鲜面孔,同样遭遇过相似的内心感受。
「学长,我学这个专业以后能干什么?」
「学长,这是父母给我报的专业,我现在想换一个。」
「学长,听说现在都在学计算机,我也想换计算机专业。」
只是,我何尝又没问过同样的问题。
有幸能在北京接触到爱未来职业规划专家李廷海李老师,也聆听过老师的多次公开讲座。我从老师的课程和精彩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到的第一点在于,我们在学校里面或者在未成年的过程当中,在学校都接收的是知识,但是真正学得好的,即我们所说的“学霸”甚至“学神”,都是掌握了方法论的人,因为方法论让你更有效能。而学霸中能做出不一样的成就的人,是因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指导你做选择。但是一个人,有效率、会选择、却不一定会快乐,做到内心充盈找到可激情度过一生事业的真正成功状态。而这样的唯一路径,恰恰在于自我认知。
机器人领域有个有意思的“莫拉维克悖论”:和直觉相反,要让电脑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电脑有一岁小孩般的感知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最宝贵之处,恰是自孩提时代起就有的若干“本能”:喜怒的本能,行动的本能,选择的本能。因此,在做选择时,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穿越自己内心的恐惧。忽略内心爱慕、恐惧、忠诚与反感的最基本的领域也就忽略了那些足以决定你的人生最精彩之处启发瞬间。所以只有你对自己诚实,自己足够勇敢,才能看清自己的人生坐标系。若你放弃了自己的坐标系,便注定看哪个方向都不对。
当然很少有人能通过自己看到自己的坐标系,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就是我们认识的自己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绝大部分或真正的自己都被隐藏在海水的下面。所以不妨走出去,接触一下阅历丰富的职业规划专家或有经验的前辈,比自己苦苦摸索要好得多。我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触到了爱未来教育和爱未来教育的职业规划专家李廷海老师。当时在大二上学期,偶然在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看到了一个职业规划讲座的海报,著名职业规划专家李廷海老师受邀到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举办讲座,我早早地提前到了讲座地点,但已经挤不进去了,我在教室门口附近的位置站着听完了整场讲座,对我影响非常大。之后选择参加了爱未来教育的未来之星青年领袖培训项目,大三时还参加了爱未来教育的360全方位职业能力提升项目,让我收获很多。
爱未来教育的老师和学生都很优秀,尤其是李廷海老师桃李满天下,非常有幸认识李廷海老师和爱未来教育的其他优秀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经历都带给我很大的影响。最终让自己在大三暑假时就有了更多的offer和选择,世界500强企业P&G总部的offer,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等等,有时选择多了也是有困惑的。这个时候请教了我在爱未来教育参加的360全方位职业能力提升项目的职业规划导师李廷海老师,他根据我的情况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张炜同学,你是幸运的,很多人从大一开始就刻苦努力也不一定能有这些机会,很多人大学毕业连选择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被动的被选择或随波逐流。不管选择哪一个你都是最棒的。但是有些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有些机会随时都有,珍惜那些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吧。”李廷海老师真的是一个智者,没有告诉我选择的答案,但他的话让我很清楚地知道我最终要什么。
在爱未来教育参加未来之星项目和360项目中的另一个比较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这里众多一流的学生。下面的两个同学原计划用P君和L君代替,但爱未来教育的老师鼓励我们用真实名字交流,用真实经历写作,爱未来教育一流的老师和众多一流的学生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案例,这些真实的成长案例经得起推敲,可以更广泛地帮助到更多的青年人成长。北京理工大学蒲波同学本科中途才换至热爱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却拒掉卡耐基、清北港研究生offer无数,最终选择在新加坡劳斯莱斯科技中心。柳冰洁清华大学直博,在别人“一个女孩子选择读博还是生物专业”的质疑眼神中,过的鲜衣怒马,青春又无敌。有幸认识的北大学姐,本科数学专业,却在毕业后一跃进入4A广告公司,之后转战百度互联网领域到人工智能自媒体创业受邀于诸多常青藤盟校,跨领域无数却始终激情不减,一直都过着别人眼中开挂的人生。
知乎上曾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在北大数院读本科是怎样的体验?该学姐曾在下面回复了一个有趣的答案。“一个朋友的朋友,是个聪明男孩。男孩初中就是计算机大神,编程像说话那么简单。本科去了北大物院,没学计算机,毕业时照样去了Google总部做程序猿。你说,在一个计算机神童走向计算机大神的路上,为什么还需要从物理系走一遭呢?男孩在物院也成绩平平,并不图什么。都知他的计算机已经不需要人辅导了,而后来他说,他选择物理系读本科的原因就一个:想完整自己的世界观。学数学不是为了工作,但是一件为了某种自由而进行的体验,艰难且酷,如极限运动,我一直这么觉得。”
我后来开始明白他们的不同在于:他们就是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认清自己的价值,勇敢和坚持。若你想过不设限的人生,你的思维首先不能受限。
所以我从爱未来教育的老师和身边的众多大牛们学习总结到的第二点,学习了什么未必限定了你未来一定会从事相近的工作,但我笃信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万物反哺于内,性格的气质它由很多元素构成:你念过的书,习过的专业,眼见的事,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承受过的起伏,体会过的悲喜。最后这一切都会成为你看待世界的某种观点:理性的、感性的、悲凉的、激进的、风险偏好的、风险厌恶的…如人饮水,并无好坏之分。但如果你被迫做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事,痛苦是持久孤独而难与人说。
所以这篇文章更想把它比作一封感谢信:感谢爱未来教育的所有老师们和在爱未来教育的未来之星项目和360全方位能力提升项目所认识的众多优秀伙伴们的一路给我的指引与成长陪伴。
最后我盗用一句话来结尾:我喜欢的人身上大都有一股劲儿,对生命、对如何存在满腔热血,眼中有路,心中有光,闯闯荡荡,不知疲惫,一直做到对。
望你不负此生。爱未来,为梦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