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

2021-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是肉肉呀

今天读的是《亲爱的安德烈》一书。

网图,侵删

这本书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和她的儿子安德烈的通信家书,共36封信,今天读的是第一封《十八岁那年》。

你成年后会与父母进行深入的沟通吗?或者你成年的孩子会与你进行深入的沟通吗?

我没有成年的孩子,但是我成年后与父母的深入沟通很少,因为我父母和我都是感情很内敛的人,从小的时候开始我们之间似乎就没有很深入的沟通。

我印象中小时候的交流内容多是“吃什么”、“作业是什么”、“今天谁谁谁做了些什么”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题。

后来我离家上大学隔几天会跟父母通个电话,但是内容也同小时候基本一样,只不过增加了“生活费够不够”、“天气怎么样”、“注意增减衣服”之类的问候。

大学毕业到结婚生子前我住在家里,跟父母每天相见,但往往相对无言,讨论的无非是三姑六婆家的鸡毛蒜皮。

再到后来弟弟也结婚生子,母亲去给弟弟看孩子,十天半月会见一次,见面的时候往往无言,没见面的时候也只是偶尔的问候。

掏心掏肺的话对父母从来都说不出口。就拿我辞职的事来说,当我提出要裸辞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当然是问我为什么,其实当时心里积攒了很多委屈,多到能让我半夜从睡梦中惊醒流泪不止,可对着他们能说出口的只有“太麻烦了!不想干了”。

或许是潜意识觉得他们理解不了又或者是不想他们担心,总之,心里的苦闷宁愿跟朋友倾诉也不愿跟他们说。

我儿子和我不一样,他在幼儿园的糗事、他的开心烦恼,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一切一切都恨不得全部告诉我。

每晚熄灯后入睡前都是我们的聊天时光,他不光要把自己的事完整的告诉我还不停地打探我的秘密。

“妈妈你今天干了什么?”、“跟阿姨去玩吗?”“你小时候上幼儿园是什么样子?”、“你在哪里长大的呢?”、“你小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呢?”…

他对我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总是不停地对我说“妈妈,跟我啦话话。”

这样的好奇宝宝长大后也会像我一样对着父母相顾无言吗?如果是那样我该怎么办呢?

《亲爱的安德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诞生的。

龙应台女士忽然发现从小黏着自己的儿子在长大后跟自己没有了深入沟通,为了更多的了解身在异国的儿子,她提出用信件沟通的要求。

俩人的通信维持了三年,沟通的效果十分显著,从无话可说到拥有共同话题再到通过这些书信改变其他家庭,可谓收获满满了。

第一封信是龙应台女士写给安德烈的,信中她向安德烈描述了她的十八岁,通过对俩人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所处世界形式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分析,探寻俩人思想差异的原因。

这一点其实我觉得挺意外的,当时龙应台女士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她并没有以一位成功人士自居,想当然的对儿子提出她认为的正确的建议,反而是通过剖析自己思想、性格形成的过程,让儿子对她有更多的了解,借此打开俩人之间无沟通的僵局,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后续他们还会谈论些什么呢?安德烈又会有哪些想法呢?期待明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