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残缺世界道出美
原创:凡人随笔
上篇意蕴寄语:愿在形色多变的社会中慌乱寻找自己位置的人,能认知自己平凡的角色,增添可贵的勇气,获取一个最本质简单快乐的理由!合肥霸都天鹅湖
城市里好似再也找不到能让心灵慰寄的东西了,今生今世真想看到“柏拉图的学园”在华夏之地崛起,大殿和大走廊教学何时才能呈现在这一代人面前呢?
城市可是现代科技和智慧的象征,是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递进形态,你们为何会这样去想?
我说:或许城市中有太多的残缺了吧!
而我们这个21世纪的世界中,从来没有人教会我们正见“残缺”二字,问题就出现在这;我们是要做个山野正修之人,还是做个苟且都市之士,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山野居士的人肯定离自然会近一点,这些人天生能嗅到自然的气息,屁股挪挪还可以与它坐的更近一点,而都市的人离不开香槟,香奈儿的诱惑和召唤,同样这些都能给人带来选择生活,追求生活的意义;但在追求之前,我们必须问寻现实世界,“我了解你吗?你到底是何模样?”
“模样”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交给你自己去问寻;它会让有了慧根的人深度思考和觉醒开悟,在城市里生活还是到乡村去,有多少人想过,然而你们知道吗?
真有人这样勇敢的去做过!
中国李叔同与《送别》的故事想必我们早有耳闻,歌手朴树唱的最动人,演唱会时几度哽咽落泪,一个风度翩翩,出生富贵鼎盛之家,擅长书法,诗词,音乐,将钢琴油画话剧引入中国的奇才,在38岁那年跟随内心,斩断红尘,行舟渡河,入了佛门,他发觉到了一个更有意义更深邃的人生至境,找到了一处灵魂得以安放的归宿,从此奉献弘法,法号“弘一”这首“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经唱出,就立即会联想到了“弘一”出现在长亭外,古道旁的落寂背影;
美国亨利.戴维.梭罗哈佛毕业,以教书为业,收入稳定,受人尊崇,在人生中他给了自己一个清醒的选择,独居湖畔两年多,我看完后深思了很久了,他早早就告知了我们人们物质生活的哪些是必需品,他独自造房,种植,生存把自己开支精细的写下后,原来人类只需要简单的住所,供给的食物,适当的燃料,他在物质生活足矣的情况下,只身和自然久久的对话起来,四季交替的《瓦尔登湖》何止美的窒息,他巨细靡遗的描述他感知看到的一切,从孤独中喷发了巨大的快乐,伟大的著作就这样形成了,以至于后来,这种隐居的精神影响老鹰乐队的主唱全力设立瓦尔登森林保护区,来捍卫少有的净土,《瓦尔登湖》在文学史上的殊荣也是独一无二的;
湖景夜色我在一个乡村的角落靠窗端坐深思时,有幸和弘一和梭罗建立了联系,我确信他们都看到了这个世界“残缺不全”的真正模样,他们为何离开,迫切寻找,又为何平和,回馈世界,他们想让更多人的知晓世界残缺的真相,他们毅然修行,他们断行隐居,他们付诸行动想告知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多数人;
弘一法师潜行修行弘法人间时,就是想用大智慧说:别把物质欲望带来的低级烦恼留在这残缺的人间呀;
梭罗站立在黄昏的湖边眺望城市时,真诚的告诉我们说:“是骄奢淫逸的人创造了时髦翻新,让成群的人殷勤地追随”为了物质享受的完美体验,这种美才会早早走了样呢;想想虽然我们号称都市的现代人有着奢侈品的包围,却不及野蛮人有的一千种安逸;那些不正确追求,永久幸福的感受始终与你擦肩无缘;
他们终于用佛法和哲学找到了方法,但仍然不语不谈,引导我们自己去认知;
我说:我必须承认这个世界足够丰富动人,它灵动这每一个有感知的生命!然而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去选择怎样观望生活的角度和方向;
正视理解“残缺”后,它既然神奇的让我们开启了和大师哲学家们一样“智慧的眼通透的心”;
几乎是一瞬间的改变,我们的眼矇里就透露着有着对世界一丝包容的渴望,这个时候世界当然也不会亏待于你,它大方荡然的回赠与你,无论你身在城市的角落,还是山野的尽头,温暖的荣光始终照耀着你前行的方向,风呤雨声轻柔的滑过我们的脸庞,它让夏日杨柳枝上吱吱喳喳的麻雀和河溪露头的鱼儿带来口信:
当你发现了残缺的美,世界才回馈了你真正永久的美!
下篇《辨真假乐趣》
多云阵雨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