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学习商业思维和商人智慧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为商业正名,为商人立传。从中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商业的思想,古代商人的智慧,也能找到现代经济学著作源头,让人怀疑西方现代经济理论有剽窃《史记》之嫌。
01 敢于为商业正名
开篇司马迁对老子“鸡狗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观点进行了批评,认为除非堵塞住百姓的耳朵和眼睛,否则几乎没有办法实现。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事。
《周书》上说法:“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源泉广阔,就会富饶起来;源泉窄小,就会贫穷下去。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
很多史学家一直认为中国古代重农轻商,但史记中明确提出“国无商不富、家无商不有”的思想,或许历史发展中对商业有过偏见,但绝非自古有之。如今商业地位举足轻重,其实就是回归历史的本来的地位。
02 富足方懂礼仪荣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没有礼貌,没有礼节,没有规矩的现象特别的突出。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无衣食之忧,才能教人知礼节、懂荣辱,其实这也是现代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是生理(食物和衣服)需求;二是安全(工作保障)需求;三是社交需要(友谊);四是尊重需求;五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原型。不要耻于谈利益,对利益的追求是天下人的性。
03 平抑物价富民强国
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重用了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就要备船以待涝;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货物的完好牢靠,不要让货币停止流通。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范蠡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越王为何能复仇成功,除了卧薪尝胆外,最重要的是采用民计然计策,通过平衡农民和商人利益,平抑物价,加快商品流通最终富国强民。范蠡通过计然策略,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经商,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最终成为富甲一方富翁,成就一代传奇。
04 靠资本赚钱古已有之
普通百姓如农、工、商、贾,家有一万钱,每年利息可得二千钱,拥有一百万钱的人家,每年可得利息二十万钱,而更徭租赋的费用要从这里支出。这种人家,就能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了。然而这些成为富足的资本,人们不用到市上去察看,不用到外地奔波,坐在家中即可不劳而获,身有处士之名,而取用丰足。所以,靠从事农业生产而致富为上,靠从事商工而致富次之,靠玩弄智巧、甚至违法而致富是最低下的。没有隐居岩穴却有着奇士的行为,而长期处于贫贱地位,妄谈仁义,也足以值得羞愧了。
还有一千贯放高利贷的资金,促成牲畜交易的掮客头子,贪心的取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作为佣钱,廉正的取五分之一作为佣钱,这一类人也可与千乘之家相比,这是大概的情况。至于其他杂业,如果利润不足十分之二,那就不是我说的好的致富行业。
利息是资本投入后的收益,现在人们又恨又爱的高利贷,其实自古有之,借款付息看来天经地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君子乐贫大概只是穷酸文人的遮羞布。
05 正面评价商人智慧
作者专门给我们列举了,当时千里范围内那些贤能者之所以能够致富的情况,以便使后世的人得以考察选择。比如,蜀地卓氏的祖先是赵国人,靠冶铁致富。秦国击败赵国时,迁徙卓氏,卓氏被虏掠,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去往迁徙地方。其他同时被迁徙的人,稍有多余钱财,便争着送给主事的官吏,央求迁徙到近处,近处是在葭萌县。只有卓氏说:“葭萌地方狭小,土地瘠薄,我听说汶山下面是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形状象蹲伏的鸱鸟,人到死也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容易做买卖。”于是就要求迁到远处,结果被迁移到临邛,他非常高兴,就在有铁矿的山里熔铁铸械,用心筹划计算,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以至富有到奴仆多达一千人。他在田园水池尽享射猎游玩之乐,可以比得上国君。
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种田务农是笨重的行业,而秦杨却靠它成为一州的首富。行走叫卖是男子汉的卑贱行业,而雍乐成却靠它发财。贩卖油脂是耻辱的行当,而雍伯靠它挣到了千金。卖水浆本是小本生意,而张氏靠它赚了一千万钱。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靠它富到列鼎而食。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靠它富至车马成行。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靠它富到击钟佐食。这些人都是由于心志专一而致富的。由此看来,致富并不靠固定的行业,而财货也没有一定的主人,有本领的人能够集聚财货,没有本领的人则会破败家财。
瞧瞧,商人致富主要靠眼光和智慧,只要有一双慧眼,即使如同卓氏一般身无分文,放逐千里也能重新做到富可敌国。而且商无定法、定业,只要你摸清门道,任何一业都可致富。
读史明智,今天是一个商业社会,对于商人我们要有一个平常心态,要学习商人们的勇气和智慧,在自己力所能及情况下,学会理财和创造财富。同时又要从商业中汲取在可以借鉴创新精神,从而在任何领域都能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