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打造独角兽V2.0(三)---规模化,规模化

2021-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沐佳

此为系列文章,前边我们讲了两个主题:

  1. 产品天然适配任何渠道;
  2. 从最开始就将投放作为主渠道;
  3. “散弹枪法”找渠道。
    而,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完成这三部分内容后,我们会大致描述一下在达成产品渠道匹配后,如何进行市场扩展。

产品去适配渠道,而不是渠道适配产品

我们在思考产品与渠道的时候,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将产品与渠道分别来看,产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嘛,而目标用户有这个问题,那只要他看到产品,就会自我产生联想,然后使用我们的产品。但实际并非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场景比场更重要。 首先要说一句话流量思维害死人!总觉得用户看到我们的产品,一定会自己去畅想自己的问题,一定会去联想我可以用之干嘛干嘛,解决我的什么什么问题!是,我不得不承认,是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在整个大众人群中占比不高!换句话说,一来就用这种思维去做市场投放,你的ROI可能会真的很低。在我们找产品与渠道匹配的时候,首先要先探究的是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遇到该问题,尽量将产品放到用户刚好遇到的场景内。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把公共厕所看为一个产品,你会不会每看到一个公共厕所都会进一下呢?
  2. 从最开始就将投放作为主渠道,获客成本必然会变高。首先,渠道的目标用户日渐稀少,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必然只能扩大投放的用户标签,让原来精准的用户标签变得不那么精准,投放的获客成本进一步增加;其次,随着你的成功,你的竞争对手很可能会很快跟上,而这时他会采用与你相同的投放策略,甚至对你的广告文案都进行像素级拷贝,然后再用比你稍高一点的广告费,其结果同样是获客成本增加。
  3. 我们不能把控渠道,能把控只有的产品。即使,你的场景选对了,但是,你的命运仍常握在渠道的手里,因为他对你的产品有生杀予夺大权。 例如在SEO/SEM领域,搜索引擎如百度掌握了搜索结果排序、展示的绝对权利,每一次搜索引擎修改他们的录算法,将SEO/SEM作为主渠道的产品都可能会面临一次剧痛,这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搜索引擎不公,而应该积极调整我们的产品。另一个例子就是2018年的时候,微信对公众号的订阅号排序做了一次巨大的调整,导致很多之前以公众号为主渠道的自媒体一蹶不振。最近的案例就是:2021年微信公众号即将改版,将模版消息的商家推送模式,改为用户订阅模式,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这满屏的愤懑!却都是徒劳。
    禁用模版消息之后大家的吐槽

根据渠道优化产品

先填坑。为什么不能用“散弹枪法”找渠道呢?
第一,不是所有产品与所有渠道相匹配的,具体情况下文将会有论述。
第二,在开拓渠道的初期,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学习,利用所学去调整、优化产品,而如果我们同时测试多个渠道,我们的精力会被牵扯,而在这时我们学习、迭代产品的效率会变低。
第三,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还可能会起一些冲突。最常见的就是线上商城与线下渠道的冲突。线下渠道总希望线上商城的价格一定一定要比线下渠道高,这样线下渠道在进行商品推广的时候,效率才更高一些,而且对线下的渠道本身的运营也更有利。然而,作为产品开发端,我们肯定更希望能将产品利润最大化,当然有时候我们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更大规模,可能将线上的利润率压到很低很低,而线下再要求我们降价的时候,我们大概率是不愿意的,又特别是在对方承诺不了量的时候。
在确认增长渠道之前,我们先要知道渠道对产品的某些特性是有要求的:

写在最后

在进行渠道与产品匹配探索的时候,还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的:

  1. 在团队组织上,一定不能将产品团队与用户获取团队分开。
    从上边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渠道的探索其实更多是修改产品以适应渠道,而
  2. 在产品渠道匹配达成之后,并不能高枕无忧。
    a. 渠道会发生变化。重新修改产品以适应变化后的渠道。
    b.旧渠道会消亡,新渠道会涌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旧的渠道会消亡,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新找寻新的渠道,但是在找寻新渠道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观察,PMF是否仍然存在,如果PMF不存在的话,需要先完成PMF。其实是面对新渠道我们不能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复制,需要针对新的渠道重新定制化产品。这也就是在拥抱移动互联网的时候,facebook暂停了两年的新功能研发,而腾讯重新开发了微信。

在下一篇文章渠道<->模型匹配中,我们会解决渠道与模型的匹配,其主要需要注意的是:避开创业的荒漠区域,避免创业的地狱模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