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篇婚姻育儿

到最后,大部分人还是向婚姻屈服了

2018-05-26  本文已影响112人  64938daf7ba6

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冷战,有很多次都走到了离婚边缘,我们家里光我在乱翻东西的时候发现的《离婚协议书》就有两三份,但每一次,两个人都“化险为夷”,“涛声依旧”了,但每次消停没多久就又开始爆发战争,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其实当时的我是非常支持父母离婚的,我总觉得,与其天天这么鸡飞狗跳,真不如分开,谁都能过上安生日子。有一次两个人闹的很厉害,又说到离婚的事,家里人都在劝和之类的,好像我还被安排住到了大姨家。有一次跟我大姨上街,说起这件事,我说:“过不到一起就离了吧,天天这么折腾算什么。”然后被我大姨吵了一顿,说我太不懂事了。

之后的一年又一年,一直到我过完学生生涯,工作,成家,生子,两个人就在这样的婚姻模式中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从形式上看,他们两个携手度过了一生,真正做到了执子携手,与子偕老,可是这两个人内心幸不幸福,真的难以言说,反正我爸是一身的慢性病,不知道跟精神长期压抑有没有关系。

但我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和小时候甚至早几年不一样了,我不会再主动撺掇他们离婚,甚至因为现实的原因,我还阻止他们离婚,但从纯粹感情上考虑,我还是挺希望他们离婚的。但成长的变化就是:我懂得了精神让位给现实的道理,虽然我并不觉得这么做事正确的。

有时候和老公聊起这些问题,我都忍不住感慨,两个人明明过不到一起,却将就着凑活着过了一辈子,图什么呢?老公跟我相比更是务实的人,他说,谁不是凑活过一辈子,你去外面看看,有几对夫妻不是凑活过的,哪有动不动就提离婚的,咱俩不是也是凑合吗?日子就不过了?

其实想想也是,离婚这种事,真的就像扒层皮,有时候你就算理智上知道这段婚姻是错的,离婚是正确的选择,但那种从亲密关系(不管是好是坏)中突然抽离的痛和懵,真的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无数的负面情绪会风起云涌的堵塞你的大脑通路,甚至影响到你的荷尔蒙分泌,造成整个人从身到心,再到整个生活的紊乱。这个恢复的过程,最起码在一年以上。

现在的我再面对别人的倾诉,那些很痛苦、很黑洞的遭遇和情节,我都不敢轻易说出那句“这种人不离还留着过节吗?”因为我了解到这不是一张证书的事儿,而是两个粘连在一起彼此交错的体系生生撕裂再重新构建的艰难过程,这种恢复的过程究竟对人的身心能造成怎样的伤害呢?举个例子来说:我的空窗期大概是半年,和老公从相识到结婚大概快一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以后,在我和老公结婚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我都还在做关于过去的噩梦,好几次都是痛哭着醒来,尖叫着醒来。

和老公的婚姻生活也不是没有矛盾、争吵,生活中层出不穷的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长期近距离生活感受到的彼此身上的短板和糟点,都是吵架的原因。有几次我老毛病又犯了,既自卑又精神至上,特别想离婚,想净身出户,但每一次都被老公悬崖勒马,让这种想法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而没有付诸行动。有时候我觉得老公的务实和隐忍的限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和我一起生活其实也是不快乐的,他对我是没有爱情可言的,而且,我身上的“笨”劲儿是他最没法忍受的。他说我是他见过最笨的人,我办的烂事儿都得他在后面擦屁股。

在老公的逻辑中,婚姻的稳定,家庭的安宁是比精神愉悦和婚姻幸福更重要的事情,婚姻中的瑕疵是正常的,夫妻吵架是正常的,两个人没有爱情和婚姻的正常维系是不矛盾的。我不能判断他这种思想到底正不正确,但随着两个人生活的共同交集越来越紧密,生活的触角向彼此渗透的越来越深,离婚这种事,我也很少再提及,遇到问题,也只是努力的去磨合,去解决,虽然这个过程会很痛,很不好受。

特别是人上了年纪之后,比如像我父母那样的老年人,对伴侣的精神依赖会越来越强,不管对方是怎样脾性的人,他们总觉得有一个人总比没一个人强,为此大部分人都选择对婚姻妥协,把其他情感让位给婚姻。离婚,真的就像掰折一条腿一样,但不离婚,又像是饮鸩止渴一般。但这种现实的难分割,身心的日益依赖,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式微的心劲儿,都让两个人渐渐固化在同一个框子里,这个框子很难再打开,对也好错也好,悲伤也好快乐也好,就这样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