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河边的错误,谁是真凶?

2023-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Sawyer溯一

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影视化围绕影片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电影当中的真凶到底是谁?

第一种原因可能是自杀

依据:因为社会的变迁,从刚开头的房屋被拆,就能看出社会在更新换代,有的人适应不了社会的种种眼光或者生活的压力,选择自杀。

  疯子

      关于疯子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真的疯子,可能疯子是装疯。不装疯的话怎么能从精神病院逃出来呢,不装疯的话老太太死了以后怎么没被饿死呢?

疯子

首先幺四婆婆在河边被砍伤,目击者当中的王宏,许亮,和老婆婆没有交集也就没有杀人动机。其次小男孩没有杀人的能力,所以都能排除。 唯一跟幺四婆婆有交集的就是她收养的疯子。

      疯子杀人的动机是马哲在房间里发现的鞭子和房顶的印记,具体是疯子打幺四婆婆还是幺四婆婆打疯子这个我们无从所知。也有可能是凶手指使疯子去杀幺四婆婆,但可能是幺四婆婆打疯子导致了她在河边被杀。但根据马哲后面的联想,如果自杀的话也有可能是疯子打幺四婆婆,可能老婆婆一个人孤家寡人的生活,丈夫也走得早,一个人无依无靠,就有受虐倾向,让疯子打,喜欢被疯子打,让疯子杀了自己,因为在后面马哲的幻想当中,幺四婆婆对疯子说自己想死不止一次。

失意的王宏

王宏

      王宏是一个诗人,可能他怀才不遇,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展现,可以从后面他在剧院读的诗中,生活的压力

加上自己的女友父母的不同意,打算带着女友远走高飞,结果女友被被母亲滞留在家里,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导致最后留下一封信的轻生。

许亮

      许亮是一个理发师同时也是一个有异装癖的人,这种爱好在方式的社会上会招到很多人的歧视。


王宏看见那个大波浪的女人走过,或许就是穿女装的许亮。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这种癖好被别人发现,于是选择了隐瞒,加上自己曾经因为社会或者他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自己被误判了七年,即使出来了他也不相信这个社会以及社会的判决和制度,所以他直接问马哲流程是什么。害怕自己的癖好被发现,导致后期吞安眠药自杀。

      直到马哲救了他,也翻到了他床下箱子里的女装,把他的这种爱好公之于众,他用以保护的东西被公开了。所以他出院拿着锦旗对马哲说:自己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于他从楼上直接跳下来摔死在马哲的车上。小男孩可能是经常在河边跑,意外掉进了河里,可能死了可能没死,因为只看见了一双鞋。

第二种可能就是他杀

      首先排除幺四婆婆,王宏,许亮和小男孩,因为他们都被杀了都死了,死人是不会说谎的。他们是受害人,既然被连续杀害了那就说明他们的话是有可信度的。可能侵犯了某一阶层的利益了,具体是什么,或许影片在审核的时候删掉了一些东西。这个我们不过多讨论,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此外依据就是,马哲见他的领导椅子上的那叫红衣服特写,红袍马褂。以及马哲和妻子到照相馆拍照,看到的照片上有小男孩和领导,了了结案都说凶手是疯子。

    但是疯子如果是真的疯了,是没有作案动机的。只能说明是替罪羊,可能王宏,许亮被收买了。所以在钱玲被抓了,很巧合地去认,做了伪证。刻意说出大波浪女性转移注意力引出许亮,最后凶手另有其人为了怕马哲找到真相于是杀人灭口。

 

马哲的妻子将要生产,生活的压力以及领导的压力,导致马哲在利益和道德的面前选择了前者。于是后面导致他精神恍惚,眼睛里从刚开始的有光到最后都没光,开头的三等功和最后的三等功形成了对比。这或许也是整部影片为什么花大篇幅去讲述马哲的家庭的原因。

第三种可能是马哲精神分裂想象出来的

      因为妻子在产检的时候医生和妻子说儿子患病的概率有百分之十,在妻子和医生说他们俩都没有疾病的时候马哲沉默了。根据后面马哲的精神分裂,可以看得出马哲可能患有遗传的精神分裂。在产检的时候对妻子进行隐瞒,所以才让妻子打掉孩子。


因为最后一个镜头妻子和马哲再给刚出生的儿子洗澡的时候。


儿子铺水都动作和疯子在河边玩水铺东西都动作一致,说明马哲的儿子可能就是疯子。或许他想到了,以后有精神疾病的儿子。没有了他和妻子生活的未来,或者这些就是马哲的一场梦。

    整体分析,真凶是,真相是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很像陆川的一部电影叫做《寻枪》。导演对于场景真实性的吧空以及影片的整体色调是很用心的,布景很多都是符合原著年代的东西,余华的荒诞现实主义富有深意。

而且整个破案组的工作的地方是在一个破旧的电影院,可能有时候生活就像电影院我们都是演员。侧面也能看出,整部影片的荒诞和滑稽。我一开始还疑惑,因为这部电影是近些年中国电影少数在国际影片单元获奖的,现在看完实至名归,或许疯子只是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上的符号隐喻,适应不了只能发疯,发疯了的结局就是死亡。我们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都是疯子,社会病了,人才会疯。或许真正的凶手不是疯子,这个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真正杀死他们的到底是什么?生活,名利还是偏见,又或是其他,我们无从所知。

余华的作品大多反映的就是血淋淋的社会现实,根据余华个人的创作风格来说的话我觉得第二种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