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深处见真金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南梁太清三年(即公元549年)五月二日,被叛臣侯景囚禁在净居殿的梁武帝萧衍,在疾病和饥渴的折磨中,含恨离世,二十七日,侯景才公布梁武帝驾崩的消息,并拥立太子萧纲为帝(即梁简文帝)。梁武帝的死犹如巨坝崩塌,滔滔洪水再次席卷南梁早已风雨飘摇的大地,浊浪裹挟着泥沙无情地摧毁着黎民百姓的家园。
然值此国难当头,萧氏宗室不思合力平叛,拯民于水火,反而为权势地盘同室操戈,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扼腕叹息的闹剧。长江上游,湘东王萧绎(梁武帝第七子)与已故昭明太子萧统之子河东王萧誉、岳阳王萧詧叔侄三人,为争夺长江上游的控制权兵戎相见,不惜先后遣子入质西魏以求外援。邵陵王萧纶(梁武帝第六子)亦挥师西进,声援二侄,实则与萧绎争锋,竟在郢州僭设正阳殿,自署百官;萧绎则据江陵,凭梁武帝密诏行皇帝权柄,上游弹丸之地,一时两“帝”并立。长江中游,梁武帝之孙、江州刺史浔阳王萧大心与堂伯父鄱阳王萧范反目成仇,兵戈相向。更令人愤慨者,莫过于坐拥富庶东扬州(治所在会稽)、手握重兵的简文帝之子南郡王萧大连刺史,会稽百姓恨叛军入骨,愿与官军同仇敌忾,然而萧大连颓废至以酒度日,将军务尽付暴戾的司马留异,致使军中怨声载道。及至叛军来攻,留异举城而降,醉卧不醒的萧大连束手就擒,令其父简文帝蒙羞掩泣。
宗室中亦有不甘屈从者。邵陵王次子永安侯萧确,拒父命而潜伏侯景身侧,伺机行刺。然而天不佑忠勇,当萧确引弓欲射杀侯景之际,弦竟绷断而事败,惨遭杀害。梁武帝侄子临贺王萧正德,勾结侯景祸乱宫阙,逼死伯父,终为侯景所弃,萧正德又密谋反杀侯景,但事泄被侯景绞死。梁武帝之孙南康王萧会理在被侯景征召到建康之后,与其弟欲趁侯景离京举事,竟遭宗亲建安侯萧贲等告密,事败身死。
宗室内耗不止,叛焰愈炽,实乃自毁长城,然而天下不乏忠贞义勇之士。御史中丞沈浚逃离建康后,来到吴兴(浙江湖州市),吴兴太守张嵊真诚地接纳了这个朝中忠臣。沈浚愁眉不展,张嵊心事重重,二人并肩在张府后花园踱步,不大的花园中矗立着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树干粗壮挺拔,高十数丈,整个花园几乎被巨树完全覆盖,花园边缘围种着一圈百合花,有一小溪曲折穿过花园,两位大人漫步在树荫下、小溪边。天空被厚云笼罩成灰白色,没有阳光,也没有清风,闷热得令人心情烦躁。沈浚仰头望树说:“好大一棵顶天立地的树呀!”
张嵊也抬头望向树顶说:“千年老树,鄙园有此一树足矣。夏可遮阴避雨,冬时落叶满园,一片金黄,足可赏心悦目,果仁虽苦不宜多食,但有泄热解毒之奇效。”
“如今天下已妖雾蔽日,毒热肆虐,却无此参天大树为苍生消热纳凉。”沈浚眺望建康方向,心情抑郁地说。
“独木不成林,然千年银杏伟岸刚毅之形神已深入民心,我吴人仰慕百岁千载银杏之风范,亦喜种鳞茎肉紧厚、味微苦的百合花,下官园中唯植此二物,树遮阴、花解暑,炎夏奈何我哉!”张嵊神情严肃地望向远方说。
沈浚收回目光,审视着身边这位看似文弱的太守,耳边传来小溪潺潺的细流声,仿佛有清风拂面而过,良久,他长叹一声说:“今夏恐会特别毒热,叛军劫掠三吴(即:吴郡、吴兴郡、会稽郡)大地即在眼前了!”
张嵊背着双手,稳重地向前走了两步,回首沈浚说:“中丞放心,下官虽是一介文人,不识武备,然圣人之道早已深植于心,贼兵来犯,只有玉碎,绝无瓦全!”
沈浚上前一步,伸出双手紧握张嵊的双手激动地说:“愿与张大人共赴国难!”
四目相视,热血交织,逼散了两人身边的湿闷之气。
侯景趁萧氏宗室在长江中上游内斗不已的时机,决定先抢占富庶的三吴地区,稳定后方。八月一日,侯景派侯子鉴增援宋子仙进攻三吴。吴郡(江苏苏州市)太守袁君正贪生怕死,向宋子仙投降;九月一日,侯子鉴兵临吴兴城下,写信给太守张嵊劝其效法袁君正投降,张嵊将劝降信递给沈浚后,平静地说:“吴郡、吴兴唇齿相依,吴兴地狭兵寡,无独立抗击叛军之力。然而袁君正卖身投敌,辱没家门之耻行,下官绝难为之。”
“京畿沦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袁君正之徒太多之故。我辈唯有以死明志!”沈浚义愤填膺道。
张嵊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毅然向大门外走去。沈浚要了一把战刀,也跟了过去。苦战两天两夜,眼见城池即将被攻陷,张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府中,面朝大门,端坐在大厅上,沈浚仍在城墙上奋勇抵抗。当叛军冲进太守府时,张嵊脸无惧色、岿然不动。看见坦然端坐着的张嵊,叛军竟不敢冒然靠近。张嵊缓缓站起身,稍稍整理了一下衣服,平静地走向叛军。押送张嵊的囚车和押送沈浚的囚车相遇时,两位视死如归的忠臣、战友,互相投以欣慰的微笑。
张嵊等被押解到建康,侯景单独提见张嵊,见到十分憔悴,却非常从容的张嵊,侯景的心为之一动,快步上前,亲手为张嵊松绑,语气亲切地对其说:“孤敬重大人的忠义,只要大人今后不与孤为敌,孤就释放大人和家人。”
张嵊揉了揉被捆绑麻木的手臂,淡淡地说:“国破而人存,乃臣子的耻辱,既无力匡复社稷,只求速死。”
侯景叹息道:“我最佩服大人这样有骨气的忠良臣子,实在不忍忠良断子绝孙,圣人说:‘不孝无后为大。’请大人选一个儿子活命吧!”
“哈哈!”张嵊放声大笑,然后蔑视着侯景说,“圣人之言岂容你等胡虏亵渎,我张家之人岂愿在豺狼口下偷生!我全家早已登上阎王的死亡簿,不必再多费口舌!”
“真是不识抬举!”侯景被骂得恼羞成怒,大声下令道,“来人,将张嵊一家全都砍了。沈浚也不能留,一并处决。”
乱世出英雄,南兖州治所广陵(即江苏扬州市)的民间强人来嶷,向来胸怀大志,但苦于无机会施展抱负。太清三年三月,侯景派前临江太守董绍先携带梁武帝的亲笔手令来广陵,征召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彼时,董绍先身边仅带二百疲弱士兵,而萧会理手握上万强兵,萧会理的部下纷纷劝说他斩杀董绍先,起兵固守城池,以观时局变化,然而生性懦弱的萧会理不听劝说,拱手将广陵城让给董绍先,自己只身去往京城。当时,来嶷就大骂萧会理愚蠢、怯懦,然而人微言轻,他发自草莽的声音对广陵政局根本没有产生丝毫影响。转年到简文帝的大宝元年(即公元550年),侯景的倒行逆施,叛军的凶残暴虐,引发天怒人怨,来嶷看到了大展宏图的机遇,他找到藏匿在民间的前广陵太守祖皓(祖冲之的孙子),慷慨激昂地对祖皓说:“天下大乱,大丈夫正当大有作为!董绍先轻率无谋,人心不服,大人可顺应民心,袭杀这个助纣为虐的狗官,举起义旗,讨伐叛贼侯景,我愿召集民间义士追随大人。如果成功了,大人就可立下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业;如果失败了,大人也可以成为大梁的忠臣,名扬万世!”
祖皓击掌称赞,朗声道:“说得好!壮士所言正中老夫下怀,灭贼救国,老夫当仁不让!”
正月二十三日,祖皓带领十几个家人会合来嶷召集的一百多名勇士,偷袭广陵得手,斩杀了侯景任命的南兖州刺史董绍先。祖皓的义举得到广陵人的拥戴,他向全国发出声讨侯景的檄文,推举当时尚不在广陵的前太子舍人萧缅为南兖州刺史,并向东魏请求援助。
侯景得知消息后,起初并不太在意,二十五日,仅派部将郭元建率领数千人马突袭广陵。然而,郭元建遇到了广陵军民上下齐心的顽强抵抗,无法攻破城池。侯景闻讯大怒,二月,先派侯子鉴率领八千水军增援,后亲自率领一万人马杀奔广陵。侯景昼夜不停地连续强攻,广陵军民同仇敌忾拼死抵抗,经过三天三夜的殊死激战,广陵终因寡不敌众而陷落。来嶷战死,祖皓被俘。侯景恨祖皓向全国所发的檄文,更恨广陵军民让他折损了近万兵力,他盛怒之下要大开杀戒。他下令将祖皓捆绑在柱子上,用乱箭射死,祖皓毫无畏惧,破口大骂。侯景怒不可遏,下令将尚未断气的祖皓再五马分尸。就是这样,侯景还是怒气难消,他竟然残酷地下令将祖皓一家十几口人和全城所有的男女老幼,全都露出上半身埋入地下,然后纵马奔驰,将广陵人全都踩踏致死。马蹄之下,凄声惨叫四起,似炼狱里的哀号,大地为之痉挛,然而即使奄奄一息的民众已无力哭喊了,叛军仍没有停止他们的暴虐行径,未死者,又被他们一一补射杀死。广陵用全城人的生命,为历史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侯景控制的简文帝中央政府已名存实亡,各地方势力展开了你争我夺的军阀混战,南梁西南边陲的岭南地区也未置身事外,广州刺史元景仲得到侯景的支持承诺,做起了当皇帝的梦;前高州(位于广东西南)刺史兰裕和弟弟们煽动始兴(位于广东北部)等十几个郡县进攻衡州(位于广东中北部)监事欧阳頠,妄图趁乱夺取地方政权。一心想起兵讨伐侯景的西江督护陈霸先就成了元景仲等人实现野心的障碍,元景仲打算暗中除掉陈霸先,被陈霸先提前发觉,陈霸先与成州(位于广西境内)刺史王怀明等人商议如何应对,王怀明十分干脆地说:“先发兵灭了元景仲。”
陈霸先语气慎重地说:“打败元景仲并不难,可战火必伤及无辜,且消灭元景仲后,谁来治理广州?”
“当然是你陈将军呀!”王怀明不假思索地答道。
“不妥,那样岂不是与他们同流合污了吗?我无意争夺地盘,而志在讨伐叛贼侯景。”陈霸先庄严地说。
“你说怎么办?反正我们听你的。”王怀明一向敬佩陈霸先的人品和能力,甘心服从他。其他的将领也表示愿意听命于陈霸先。
陈霸先也不谦让,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定州(位于广西境内)刺史曲阳侯萧勃是皇室宗亲,在民众中有号召力,我们向民众揭发元景仲欲倚仗叛贼侯景的支持在广州做皇帝,并宣称朝廷已委派萧勃担任广州刺史,且朝廷的大军即将抵达广州。”
“妙!那么陈将军就是朝廷大军的统帅了。”王怀明兴奋地说。陈霸先报以会心一笑。
陈霸先、王怀明等集中兵力向广州进军,派人四处张贴揭露元景仲的文告,元景仲的部下不愿成为他的帮凶和陪葬品,纷纷逃走。元景仲几乎成了孤家寡人,迫不得已选择了自杀。陈霸先等将萧勃迎进广州,萧勃旋即命令陈霸先救援衡州,陈霸先挥师衡州,轻松剿灭了叛军,兰裕被陈霸先的部将杜僧明亲手斩杀。萧勃任命陈霸先为始兴郡监事,陈霸先则请王怀明担任衡州刺史,欧阳頠担任始兴太守,自己仍继续为东征做准备。
陈霸先矢志东征得到民间的积极响应,郡中豪杰侯安都、张偲等人各自率领一千余人前来投靠,但是新任广州刺史萧勃却不愿陈霸先东征,他对征讨叛军没有兴趣,而是盘算着如何割据一方。萧勃派人去劝阻陈霸先说:“天下大事由天下大人物来定夺,岭北纷乱由岭北各路神仙去纷争,我岭南之人保境安民才是本分。将军英才足以叱咤岭下,威震西南;侯景枭雄足以匹敌数十万援军,将军以疏远低微之职,兵微将寡之旅,千里远征,好似杯水车薪,正如飞蛾投火。”
陈霸先给予了义正词严的回答:“位卑不敢忘报国,兵弱仍需讨逆贼。曲阳侯身为皇亲,派末将一弱旅出征,虽是力单,亦能彰显报效朝廷之决心。”
萧勃大骂陈霸先愚顽,既心痛一支劲旅将不为己所用,又担心陈霸先会引祸水西来。他任命心腹谭世远为曲江(位于广东韶关市)县令,吩咐谭世远暗中联络南康(位于江西赣州市)的蔡路养,一起阻止陈霸先东进。蔡路养是南康的地方豪强,趁乱起兵占领了全郡。
陈霸先向据守江陵(位于湖北荆州市)的湘东王萧绎派去使者,表示接受他的指挥,讨伐叛军。大宝元年正月,始兴的陈霸先正式出征,部队行至大庾岭,被驻扎在南康南野的蔡路养挡住了去路。陈霸先表示自己只是借道东征,希望蔡路养能让开一条路。蔡路养哪里相信,他早听信了谭世远的挑拨,认定陈霸先是为争抢地盘而来,再者萧勃承诺支持他在南康称王。蔡路养自认兵力优于陈霸先,尤其麾下还有一个武艺绝伦的英雄少年——他的内侄萧摩诃,于是亲率两万人马在南野摆开阵式。
陈霸先的部将周文育率先出战,萧摩诃出马迎战,周文育虽勇,但还是渐落下风,萧摩诃一箭射死周文育的战马,倒地的周文育右手持剑挥挡,左手去解马鞍;杜僧明见状,拍马冲过去解救,然而杜僧明的战马也被萧摩诃刺伤倒地;这让同是草莽英雄的侯安都兴致大发,他直冲上前,单挑萧摩诃,两个旗鼓相当的豪杰打得天昏地暗。
陈霸先赶紧催马杀进阵中,将杜僧明救起,并将自己的战马交给了他。杜僧明跨上战马,领兵冲向敌阵,周文育此时也换好战马,领兵杀来。蔡路养的部队虽有两万之众,但除了萧摩诃外,其他人没有多少战斗力,在陈军将士的猛打猛冲下,蔡军渐渐招架不住,蔡路养率先逃跑,所部就此大败。陈霸先占领南康,休整部队,萧绎任命其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一仗,陈霸先不仅攻下一城,而且收服一将,侯安都与萧摩诃在刀枪上不分伯仲,两人惺惺相惜,萧摩诃见姑父蔡路养成不了大气候,索性投靠了侯安都。
陈霸先的部队再往东,就要与驻扎在大皋口(位于江西中部)的高州刺史李迁仕部队遭遇,李迁仕率军从建康前线撤回到大皋口,他调高凉(位于广东恩平市)太守冯宝前来接应。冯宝是北燕皇族后人,其家族世代担任罗州(位于广东化州市)刺史,为融通当地部落,冯宝奉父命,娶俚人大首领冼夫人为妻,开创了岭南汉俚联姻的先河,婚后,在冼夫人大力支持下,冯氏才得以在全境内推行政令。
李迁仕在大皋口大肆招兵买马、铸造兵器,准备起兵反叛,他担心冯氏不听号令,征召冯宝来大皋口,欲将其扣作人质。冯宝正欲前往,冼夫人阻止道:“刺史此时征召夫君去大皋口,十分可疑,很可能要扣留你做人质。”
冯宝闻言一惊,忙问:“夫人如何得知?”
冼夫人神情凝重地说:“刺史本来奉命驰援京城,他不在前线与叛军作战,反在后方扩充部队,现在又无故征召夫君,能不令人怀疑吗?”
冯宝不由得频频点头,又问:“夫人觉得该如何应对刺史的征召?”
冼夫人不紧不慢地回答:“等几天看,李迁仕很可能就会露出马脚来。”
“夫人说的是,如今天下大乱,人心叵测,多加小心没错。”冯宝如释重负地说。
数日后,李迁仕果然公开造反了,他派遣部将杜平虏进驻赣江的险滩灨石(位于江西万安县),在那里修筑鱼梁城,威逼南康的陈霸先,陈霸先命令周文育北上迎击。冯宝问冼夫人要不要出兵协助周文育进攻鱼梁城,冼夫人冷静地分析道:“杜平虏是李迁仕帐下最得力的猛将,现在被周将军牵制在鱼梁城,李迁仕在后方一定相对松懈,夫君可派人送重礼向他示好,告诉他,因军务缠身,一时无法脱身去拜见,特派妻子前来送军需。我带一千人挑担去拜见他,他定不会怀疑我一个女人。如此我可趁机将其拿下。”
冯宝犹豫地说:“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
冼夫人笑了笑说:“没问题,前几天他还征召夫君,说明他对我们还未起疑心,我一个送钱物的女人,他又会有什么担心呢?”
“那就辛苦夫人了!”冯宝感激地说。
李迁仕见冼夫人挑着物品前来,果然大喜,毫不戒备,冼夫人进城后,找准时机,突然发难,打了李迁仕一个猝不及防,李迁仕狼狈逃往宁都。
冯宝夫妇又领兵协助周文育攻打鱼梁城,杜平虏战败而逃。冼夫人见到陈霸先后,深感钦佩,对冯宝说:“陈将军不是寻常之人,目光远大,很得人心,夫君应大力支持他讨伐叛贼。”
湘东王萧绎得知陈霸先平定了李迁仕的叛乱后,任命陈霸先为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一支平叛的有生力量就此脱颖而出,然而陈霸先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局面,侯景控制着简文帝萧纲,湘东王萧绎自立为梁王,北齐扶植邵陵王萧纶为梁王,西魏册立岳阳王萧詧为梁王,还有武陵郡王益州刺史萧纪(梁武帝第八子)也打算在蜀地称帝,就是陈霸先迎进广州的曲阳侯萧勃也谋划着割据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