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洒热血,不负韶华不负卿
在很多人眼里,武警“魔鬼周”无异于地狱式训练,每名参训官兵都要经受体能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山林地搜索、武装奔袭、红蓝对抗演练、极限推车、扛举圆木、翻滚轮胎、负重60斤、日行数十里等等,“魔鬼周”可以被分解成无数个极限训练课目,他们的训练场地,不止在密林、高山、幽谷,也可以是狂风劲吹的大海边。
当爆炸、狂风大雨接踵而来,特战队员能做的只有冲刺与坚持,竭尽全力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些实战训练,在近乎实战的严酷环境下下,通过持续的高难度训练,既考验队员们的体能与技能,更磨炼他们的心理、意志力,在极限淬炼之后,不仅锻造了特战队员反恐作战的能力和血性胆气,更让他们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成长。
由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新生代军旅文学作家窦椋创作的长篇军事小说《魔鬼周》正是取材于武警部队的实战化训练品牌之一的魔鬼周极限训练。讲述了武警特战队员王战历经两次“魔鬼周”的失败后,在“魔鬼”教官陈东升、朗宇,战友张铭、刘楠,老班长赵科,心理咨询师陈菲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克服儿时因丧父之痛产生的心魔,成功加入巅峰特战队。
可想而知,巅峰特战队较之王战原来所在的特战队在训练强度上是更为严苛的。但也正是在第三次“魔鬼周”极限训练中,王战不负众望,犹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在其后的“锋刃”国际特种兵比武、捕歼黄氏兄弟犯罪团伙等行动中,他与张铭、刘楠等巅峰队员密切配合,凭借智慧与勇气成功解救护士长孟冰的母亲,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展现了新时代武警官兵肩负的强烈时代使命感与高贵个人品质。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相信有许多女性读者会如笔者一般对这样一本硬核军事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感情线产生兴趣。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军人也有七情六欲,他们苦了、累了、伤了、痛了也希望有人安慰,可以一诉衷肠。令人费解的是,明明有孟冰这样柔情似水的女护士对他青睐有加,王战的心仪对象却始终都是女汉子一般的女子特战队长刘楠,这位多次为首长担任保卫工作的女队长各项实战技能考核一直全优,成绩总是在他之上。换做别的男人也许早就退避三舍了,偏偏王战骨子里继承了他的烈士父亲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除了烈士家庭出身的王战,其亲密战友张铭的成长历程也同样引人关注。与草根王战不同,张铭之父是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家境相当优越。即便在部队不能如愿提干,依然可以回家继承家族企业。这是他的退路,但却不是这个生性倔强的武警战士追求的人生价值。相比愣头青一样永不服输的王战,张铭这个人物在塑造上似乎更为生动饱满,也更接地气。
对待战友王战,他敢于在“魔鬼”教官面前为其仗义执言;实战训练中,他与王战始终保持着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关系;追求爱情上,他以十二分的热情与真心对待心里只有王战的护士长孟冰,生死关头为了营救孟冰母亲而负伤。尽管在一次次极限训练过程中,他也想耍小聪明,也会叫苦连天,但在王战的或提醒、或帮助下,他最终没有迷失自己的初心,与王战一样,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武警特战队员。
小说《魔鬼周》继二十年前的《冲出亚马逊》之后,再次讲述了中国武警特战队员的故事,向读者揭开了特战队员的神秘面纱。作者窦椋作为现役武警,以第一视角,精湛的笔触,展现了先进的极限训练项目和对敌斗争典型案例,凸显了新时代特战军人的长足进步。这既是军旅文艺的崭新突破,又是军人形象的闪亮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