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读经推广去来(2000年)

2021-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dcfac6b15823

「读经」,不是几个人或几个地区的事。因为把子女教养成材,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关怀所在;并且必须同时提升所有人的文化品质,人类才有共同的前途。「儿童读经」,正是达成这两项目标之最容易而切实的教育方法。向所有的人宣说此一理念,乃成为读经推广者的责任。凡关爱其子女,或有心于文化教育者,也必定乐于接受,并且加入推广行列。所以在民国八十三(一九九四)年初,读经风气刚刚开始推广的时候,本推广中心就已经拟定了短期、中期及长期的愿景:------以三至五年时间,努力在台湾推广,先有了几十万名儿童读经的经验,自第五年至第十年,则一面继续在台湾推动,一面同步而逐渐地,推广到海外华侨和大陆。我们希望所有华人子弟,都有幸接受这种教育,预计十年有成,再向全世界各民族推广。我最近两三年来,利用假期,出海外或赴大陆,都是为了此一目的。

在我到海外以前,即有若干海外热心人在倡导读经,风气流布,功不可没。而以我所知,在大陆推广最力的,是「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远在三、四年前,该会研究人员,在南怀瑾先生的指导下,就陆续应邀在大陆各地推广「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并大量赠送读本资助贫因地区,受惠儿童以数十万计。「读经」教学在大陆,正符合近年极力推动的「素质教育」与「品德教育」宗旨,推行更为顺利。譬如极有作为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亦起而响应,在许多「希望工程学校」之课目加上「古文名著选读」,成果斐然,享誉朝野。

这几年来,不论在海外或在大陆,凡接受「读经」教育(或「文化导读」,或「名著诵读」)的儿童,其性情与学业的改善情形,一概与台湾情况相同,而家长以及老师的支持反应,也与台湾完全一致。此类情况,一再证实读经教育的「合人性性」及「可普及性」,更增强了我们向前推广的信心。而对读经风气刚起步的海外及大陆,目前最直接而有效的推广方式依然是----演讲。今年六月底到八月底,他们安排我到东南亚三国及大陆演讲。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奔忙的暑假。六月三十日,到香港。七月一日二日在深圳,三日往东马,连续在东马沙巴,西马吉隆坡、怡保、巴生、劳勿、马六甲、新山等地,九日在新加坡,十一日在印尼雅加达。十二日往大陆,十三日起,在福建的福州、厦门、浙江的温州、江苏的江阴、南京、山东的邳州、曲阜、济南、内蒙的赤峰,八月三日在北京、进而经过陕西的西安、渭南、四川的成都、宜宾、再回成都、德阳、然后到广西的桂林、玉林、南宁、柳州等地,最后又绕道深圳,转从香港,于八月二十六日回台湾。

将近两个月中,每个地方停留一天或两三天,每日安排或一场或两场演讲。东南亚行程部份,另有报导,(在本刊第二版)此即略过。在大陆,因私办演讲犹未开放,主办的单位,大多是各地的教育委员会(类同台湾教育厅、局),听讲的人或指定,或自由参加,以各级学校校长教师为主,或数百人,或千余人。听讲的气氛和听后的反应,其热烈比台湾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每场都有人问:「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在邳州时,有一位从徐州坐几个小时车子来听讲的教委,听到一半,就忍不住跑出去打电话回家,告诉他妻子说「今天我来对了,我们的孩子有救了。」南京有一位听众,对我说:「你讲的这些话,应该让我们的教育部参考。」我离开温州的第二天,温州晚报决定连载「读经说明手册」。南京也在讲后立即开成暑期读经班。深圳、厦门及山东平原、陕西蓝田、广西桂林等地,有人立即要开读经实验幼儿园。曲阜与济南本来就有古文诵读的实验教学,此后当会更加积极。渭南是一个偏僻地方,有一位妇人,听完演讲后,到前面来,用两手捧着五百元人民币,鞠着躬递给我,不好意思地说:她虽然没有很多钱,但希望也能协助推广,由此可见人心之一斑。其实,在大陆,常常可以感受到百姓们把「经典」视为「宝贝」的传统,并未完全断绝。我在不同的地方,听到主办单位致谢辞时,都不约而同的说:感谢王某某到这里来给我们「传经送宝」。「传经送宝」,是我在台湾没听过的话。「传经」,我不敢当,但「送宝」,但愿我确实送了。

此行又有一最特殊之处,可能对他日之推广,产生重大的作用。即是:在内蒙和北京的十几天中,我应邀参与美国「科技教育协会」讲学团的巡回讲学〈八年来,每年由在美国教育部任职的乔龙庆博士率团,回国义务讲学,我于去年亦曾参与,到过成都重庆〉,有机会与全团拜会北京教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相当于台湾教改委员会,而在北京是长设性机构〉。会谈中,我演示文稿了读经的理念与实况,并建言由教育部主持,先拨出一百所小学作读经实验教学,若实验成功,视情况再斟酌纳入体制。主任委员张力先生当场随即初步答应研拟办理。因为大陆近年积极实行教育革新,只要有理论有可行性,各种实验陆续展开。而要在全大陆六十万所小学中,拨出一百所作读经实验应是很可考虑的。只要我的计划书写成,即可望在明年度开始实验。

一路下来,尤其令我感激不已的是:各地都有热情接待的一群朋友,大部份都是年轻人。他们在之前就已着手安排行程细节,我到的时候,一见如故,往往陪着一天两天,或三四天,打点一切,有的还跟着跑好几个地方,商量往后当地的持续推广办法,真诚动人。例如厦门吕丽委小姐,教读经已有三年,亲身感受到读经教育的重要。七月十五日刚结婚,十六日即带着她的学生----八岁的林依奴小朋友,跟着我的行程助讲表演,一路直到北京,八月十一日才回程。又,刚到成都那天下午,先开了座谈会,会上,有一个宜宾来的朋友,首先一语不发,到了傍晚五点了,忽然发言,为他的家乡求情,希望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到宜宾一趟。其实他早就对主办人提出要求了,但因为隔天下午,成都已排了一场演讲,而成都宜宾的距离是五百多公里,主办人从一开始安排行程时,就以「主讲人会太累」为由推托。他在座谈会上,终于忍不住,站起来表示:宜宾虽然地处偏僻,爱好中华文化之心并无不同,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听讲?宜宾的朋友已等待很久了,如今车子已备妥,我若答应去,在一夜之间,即可招到二百人来听讲,而且可以保证准时把我送回成都。并加重语气说,他这十多年来,也和在座大家一样,尽心尽力于文教工作,将来也会用一生生命为文化而努力,恳求大家不要为难他。陈辞诚挚,意气悲慨。于是我不顾众人挽留,答应随他走一趟,便即刻出发。中途不停,到宜宾他家用晚餐,已经半夜十二点了。隔天八点半开讲,果然来了两百多人,(其中有一批是从重庆来的渝州大学的中文系师生,重庆到宜宾也是四百多公里啊!)讲到十一点,匆匆上车回成都,不料车子郄在半路拋锚,虽然赶得连中饭都忘了,也迟了一个半小时,害得他成为众矢之的,不敢陪我到会场。

行程虽满,总还有些许空闲,沙巴安排的节目是坐快艇游离岛,马六甲人带我游古城,在温州游雁荡山,南京访中山陵,西安上终南山,成都有人陪我爬峨眉山,桂林则画舫游漓江。名山好水,来去匆匆,真是意犹未尽。他们都说,什么时候再来,住久一点,最少十天或半个月,不要让人知道,不要安排演讲(或是最后才安排一场演讲,就走)。好好休息,他们一定再陪我好好玩玩。有的希望我明年再来,有的说寒假就来吧。名山丽水,固然令人向往,这批友情,更令人怀念。

此外,此行一切之所以能丰盛平安而顺利,既要谢天,也要感谢华山讲堂、香港文教基金会、厦门绍南文化公司等单位提供各种文宣资料,并感谢支助我交通及旅费的人,殷殷盛意,爱我实多,令我惭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