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的十大原因

2021-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君人

        罗贯中“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使蜀国的形象在演义中被无限放大,几乎成为“仁、信、德、智、义”的完美化身和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唯一代表,并且随着演义在民间的普及,强蜀无敌、势必复汉的观念深植人心,蜀国已经神化成为三国最强集团的不二人选。然而,临近曲终人散,被人们寄以无限厚望的主人公——蜀汉政权——却在邓艾的奇袭之下瞬间便轰然倒塌,并且先于东吴灭亡近二十年,如此的脆弱不堪,如此的绵软无力,使深爱蜀国的读者大为不解。人们不禁会问:以刘备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汉室正统的身份和蜀道奇险的拱卫,蜀国即使不能一统天下,也不至于如此的脆弱不堪,成为三国之中最先灭亡的国家吧?本期的《三国TOP10》,姚看江湖就将站在演义的角度,对西蜀政权灭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解读。虽然只是以演义而论,但相信其中一样会有许多值得今人借鉴和深思的地方。

 罗贯中

 TOP10 对手强悍,无机可乘

  蜀国可谓生不逢时,否则以刘备之仁德,诸葛之智绝,五虎之骁勇,搁于他世,完全便是席卷天下,问鼎中原之势。然则,既生刘备,却又生孟德、仲谋争雄;既有孔明,却又有司马懿、陆逊并存;既得五虎,可又有许褚、张辽等抗之。三国的群英荟萃,使得妄图凭借奇才而取天下的西蜀难以一家独大,完成霸业,可谓天不佑蜀!相信诸葛亮死前,心中一定也像周瑜那样在感慨:“既生亮,何生懿”。蜀国的人才优势,在蜀国建立前后便迅速凋零,孤掌难鸣的诸葛亮只能寄希望于曹魏伤筋动骨的内乱,或是魏吴你死我活的相残。只可惜,对手始终没有给予孔明这样的良机。每一次曹魏的内斗,或是魏吴的互掐,看似剑拔弩张,险象环生,但都因当事者政治手腕的高超娴熟,将几乎撼动国体的争斗在顷刻间化为无形,根本没有重现东汉末年由权力斗争所引发的大乱之局。对手的毫无破绽,令企图一剑封喉的蜀国无机下手,反而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率先被对手拖垮了。

诸葛亮

  影响指数:6.0

 TOP9 痛失荆州,战略破灭

  荆州是长江防线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上凡割据江南半壁江山者,多以扬州为核心、以荆州为门户、以益州为屏蔽,战略要冲的意义不言而喻。诸葛亮当年隆中对的设想中,就是以益州为基地,荆州为支点,东出荆州直取中原,西出奇兵横扫关中,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可见,荆州对于西蜀政权意义极重。然而,一向胸怀天下的刘皇叔,一向神算无遗的诸葛亮,却对荆州这个战略要冲重视程度不足,将荆州要地的得失,甚至说光复汉室大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孤傲自负的关羽身上。委关羽为帅领兵北取樊城,必须派赵云或其他可靠之人回防荆州,同时遣使江东进行外交游说,如此安排则万无一失。单单安排骄傲自满的关羽出兵樊城,独面孙曹夹击,关羽被曹操及江东那群谋士窥其弱点从而完虐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事实证明,不仅吕蒙成功地完爆关羽,就是庞德若非于禁徇私也完全可以诛杀关公。荆州统帅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乃是荆州之败的最主要原因。荆州一失,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设想成为空谈,不得已日后只能进行徒损国力、劳而无功的六出祁山。刘备的江山也由横跨荆益变成了益州一隅,关羽、张飞、关平、王甫等一大批名将皆因此亡,之后为报关羽之仇,更是倾尽蜀国全部,甚至包括了刘备的性命。从此,蜀国一蹶不振,正如王夫之慨叹:“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荆州之失,及之后的夷陵惨败,令蜀国生存的空间极度压缩,战略的构想无从实施,实力的对比永处下风,可以说蜀国的灭亡从荆州失去的那一刻便注定了。

关羽

  影响指数:6.5

 TOP8 轻视盟友,自毁联盟

  赤壁之时,刘备虽兵微将寡,东吴也无后来之盛,双方却能求同存异,精诚合作,以唇亡齿寒、休戚相关的互信,同仇敌忾、并肩浴血的共赴,大破曹兵百万。然而,随着刘备势力的极度膨胀,对孙吴这个盟友日渐疏远,且不说因为借荆州问题双方所积蓄的重重矛盾,单就关羽面对孙权为子求姻时“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的傲慢不逊态度,就殊无半点盟友间的基本尊重和礼仪。这不仅仅是关羽的个人行为,折射出的是刘备集团在势力极速膨胀后对于东吴重要性的日渐轻视。特别是在定取西川、汉中连捷、水淹七军之后,不可一世的曹操在刘备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这令整个刘备集团都沉浸在了天下无敌的自我陶醉之中,盟友此时似乎已经成为画蛇添足的多余之物。刘备的声威大振,不仅令曹操胆寒,也让江东不安。这时候刘备没有及时安抚江东,也没有提出与孙吴合作共取中原,显然在刘备眼中,中原只是刘备一人的囊中之物,旁人是无权分享的,严重违背了诸葛亮当年“外结孙权”的战略意图,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孙权背后下刀的决心。因此,孙刘联盟的破裂,率先举刀的是东吴,但埋藏祸根的却在西蜀。

孙权

  诸葛亮主政之后,虽然恢复了吴蜀联盟,但只是停留在了表面上的联合,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更没有形成攻守同盟的牢固军事体系。双方无论是主动出击伐魏还是被动防守抗曹,都在尔虞我诈、相互猜忌中作壁上观,希望对方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只能是方便了魏晋各个击破。诸葛亮作为一代政治家,焉能不知道联盟的重要性,但他在联吴方面口号多于行动,说辞多于实践,倾注的心血太少,花费的精力过寡。否则,以孔明之智,孙刘两家纵然恢复不到赤壁之时的精诚合作,断也不至于如此的脆弱不堪。诸葛亮在联盟问题上,没有彻底放下身段,没有完全抛弃世仇,欲想结之又想弃之,摇摆不定中使吴蜀同床异梦之心愈盛,方使得蜀军的北伐在一次次孤立无援的悲壮中凄然谢幕。

  影响指数:7.0

 TOP7 内斗剧烈,民心背离

  《三国演义》因其颂扬蜀汉的立场,自不愿过多地涉及蜀汉内斗的历史史实,但从蜀国的人事任免及既得利益集团的籍贯,仍旧依稀可以窥探到蜀国内部外来集团与益州本土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蜀虽号称一国,实际不过益州一隅,原本益州本地精英该群立朝堂,共管西蜀。然而蜀虽置国于益州,却非益州人之蜀国。上起君王,中至权臣,下到地方大员,在法正早逝、李严被贬、黄权投魏之后,莫不以外来精英势力及被孔明洗脑的益州人为主,益州本土之人对蜀国大政方针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外来集团的目标是倾益州之力而一统天下,益州集团却想顾念家乡保全一方,双方的政治目标存在严重分歧。但益州人对蜀国军政影响甚微,所以出现的情况是:朝堂之上坐而论道者皆为泊来外人,沙场之上抛妻弃子舍身卖命的却皆是益州土人。益州人所受恩惠甚少,但捐舍极多,连年的征战使益州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刘备入蜀前,益州本地原本物富民丰,安逸已久,光复汉室之心本就不强,北图中原之志更是不足,蜀国的历次北伐其实都是蜀民在强权绑架下的被迫之举。正因为西蜀高层与益州本土的离心离德,渐行渐远,方才在邓艾奇袭下投降成风,溃不成军。姚看江湖曰:王不与民同乐,民自不愿与王共难也!

  影响指数:7.0

 TOP6 穷兵黩武,耗尽国力

  蜀国以汉室正统自居,光复汉室,重振山河乃是蜀汉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故蜀国从立国伊始便抛却民生,先军后民,以战促统,以战扬威,通过透支性的穷兵黩武来召示天下自己的正统地位和重振汉室的坚决意愿。简言之,就是要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顺便秀一下自己的肌肉和拳头,使渐入安逸的前朝遗民不放弃光复汉室的希望和意愿。于是,战争贯穿了蜀汉政权的全部,从刘备东袭孙吴,到孔明的六出祁山,再到姜维的九次伐魏,这些收效甚微却极度透支国力的战争,几乎拉垮了整个蜀汉的经济和民生。蜀国本就小国寡民,能够偏安一隅,免遭吞并,尚且力不从心,而以羸弱之躯频频亮剑于勇猛强敌,犹如多病体弱之人在猛药刺激下强行酒色之事,貌似威武异常,锐不可挡,实是油尽灯枯、自取灭亡之举,结果酒未饮尽,地未遍耕,就一命呜呼了!倘若刘备能够审时度势,不计桃园小义,以天下苍生为念,不盲目伐吴;诸葛亮能够不以先帝所托为绊,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窥魏、吴乱时而出奇兵袭之;姜维能够跳出恩师的窠臼,以西蜀的长远为计,不做频繁无谓的出击,蜀虽未必定能称雄天下,但自保尚有可能,至少不会如此迅捷而亡。西蜀以举国之力,妄想以战而乱其敌,结果却因自己体力不支而率先倒地。早知如此,何不借刘备之人和、孔明之才智、蜀道之地利,固守西川,以待天时。若天时、地利、人和聚齐,帝王之业焉有不成之理?奈何刘备、诸葛亮、姜维都想成大功于己身,不肯为后人做阶梯,结果在逆势而行的急功近利之后,带给蜀国的只能是惨不忍睹的衰败和亡国。

  影响指数:7.5

 TOP5 小国寡民,先天不足

  依靠诸葛亮的旷世奇才,刘备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流离窘境,一跃成为雄踞一方的三分之主,使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在经历多年寄人篱下的忍气吞声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与曹操、孙权等人平起平坐了。刘备的跨越式崛起虽然迅捷,但也带来自身基础的孱弱和不牢,与雄踞中原沃土的曹魏、盘踞江南富庶的孙吴相比还是有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偏居狭小一隅的蜀国事实上只是一个兵微将寡,国小民少的弹丸小国(蜀国面积看似不小,其实可用于发展的国土非常有限)。论人口,区区“男女口九十四万,户二十八万”,远逊于中原富饶之地的曹魏,也不及江南的东吴。论疆域,汉末十三州,曹魏坐拥北方九州及扬、荆一部,东吴也占有钱粮要地的扬、荆、交三州。蜀国不过拥有益州一地,且蜀道艰难,山路崎岖,发展严重受限,养一诸侯尚可,撑一大国则不堪。论经济,中原虽累经战乱,但基础雄厚,在曹操一系列关注民生、促进发展的政策刺激下,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东吴本就富庶,战乱破坏又少,在孙氏三代苦心经营下,经济实力绝不容小觑;蜀虽有天府之国,但相比中原及江东,经济总量仍有着天渊之别。论根基,曹操经营北方多年,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时,再加之横扫群雄、结束战乱的丰功伟绩和关注民生、重视息养的惠民政策,都使得曹氏之基深扎于北方;江东孙氏已有三世传承,民心所向,几乎只知吴侯而不知汉帝矣!而蜀国强取于刘璋,乃鸠占鹊巢的不义之举,很难与本土势力完全融合,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至蜀亡。由此可见,论人口多寡,论疆域幅员,论经济高低,论根基深浅,蜀国无一出魏、吴之处。小国寡民的先天不足,使得蜀国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魏、吴。在旷日持久的残酷消耗下,蜀国率先国力不支,轰然倒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曹操

  影响指数:8.0

 TOP4 坐失良机,永为老三

  机会对于蜀汉这样的弱小政权是最为重要的,一旦获得千载难逢的良机,蜀汉完全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一战而完成对曹魏的绝杀。蜀汉能够逆转蜀魏实力差距,进而夺取天下的最佳时机,莫过于关羽水淹七军,大破于禁之时。此战之后,黄河以南曹操势力大挫,再加之赤壁的阴影、汉中的失落,曹军士气低迷,军心不振,许都之中悲观沮丧情绪迅速蔓延,连一向心高气傲的曹操都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动了迁都避祸之念,三国实力的强弱对比首次来到了有利于吴蜀的历史分水岭。如果此时的诸葛亮能够再现当年隆中对时胸怀天下、放眼四海的高瞻远瞩,及时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亲到东吴说服双方的利害关系,以归还荆州、平分天下为诱,辅以盛迎孙夫人、撮合孙权子关羽女等一系列联姻手段,再次促成吴蜀共抗曹贼、同复汉室的联盟,那么三国的形势将极大改观,刘备光复汉室的胸心壮志也不再是虚无缥缈的镜中花、水中月。只可惜,胸怀大志的刘备,神算无遣的诸葛,都未对此倾注足够的心血和关注,任由关羽独自落败。刘备因此也错过了逆转曹魏的最佳时机。之后,刘备更是不顾曹丕篡逆、天下共愤的良机北伐曹魏,反而为了桃园结义的小义而舍去光复汉室的大义,倾全国之力与东吴决战,结果换来了孙刘俱败,曹家独大的不利结果。原本是岌岌可危的曹魏,却因刘备的一次太过冷漠和一次太过激情而逃过一劫,并且收获到了蜀吴互残的大礼,可谓由地狱直升到了天堂。西蜀与东吴皆为小利而失大义,为区区荆州一地而坐失平分天下的良机,反被曹操从中利用,渔翁得利,至此之后,曹强、蜀弱、吴孤的局面就此出现,三国格局也就由此定型。

桃园结义

  影响指数:8.5

TOP3 主上昏庸,朝纲不振

  刘禅在历史上本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奉其为大智若愚的明君,有人斥其为声色犬马的庸帝,究竟历史真相如何,至今仍旧争论不下,难成定论。就演义而言,刘禅沉溺享乐,重用奸佞,数度于己方势气正盛、几可一役而成大事之际,强召军队班师回朝,将千载难逢觅得的歼灭司马、活擒邓艾的良机错失,不仅使问鼎中原的宿愿彻底破灭,也为蜀国日后的灭亡植下了祸根。作为一国之君,懦弱无能的刘禅在邓艾军兵进成都之时,竟然在尚未满盘皆输、足能固守成都的情况下,不念先帝创业的艰辛,选择了草率投降。而“此间乐,不思蜀”的“高论”,更将刘禅的无能和无耻揭露得一览无遗。就以上罪状而论,刘禅的确是蜀国亡败的头号罪人。但是也应看到,刘禅从执政伊始便在诸葛亮过于忠心耿耿的辅助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和摆设。即使是诸葛亮死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刘禅都在孔明所遗军政大员的环伺下难有作为。可以说,刘禅的无能固然有先天成分,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给诸葛亮逼出来的。等到蜀汉后期,蜀汉的皇权已基本收于刘禅手上,但刘禅既没有为姜维的穷兵黩武刹车,也没有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地纵情享乐,并且放纵黄皓等人干涉朝政,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彼时的刘禅已非三岁孩童,更无权臣羁绊,当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上全责。刘禅既坐君王之位,却不思君王之责,因其昏庸而使蜀国速败,更因其无耻而使蜀汉蒙羞,故其虽不应为蜀汉的灭亡负全责,但至少也应为蜀国后半段的混乱不堪承担主要责任。姚看江湖每每读到阿斗,不禁感慨刘备一世枭雄,却子嗣不济。倘刘备生子能如孙仲谋,蜀国必将是另番天地!

刘禅

  影响指数:9.0

TOP2 集权独断,毁邦误国

  蜀之兴盛,缘于刘皇叔礼贤下士的平易近人和海纳百川的求贤若渴,使天下文才武俊皆愿追随其下,辅助左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毫无根基的西蜀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与曹魏、孙吴鼎立的三雄之一。然而,诸葛亮主政之后,以一己智绝而独撑西蜀全国,莫说天下贤士英杰请缨无门、投蜀无路,即使蜀中群臣也鲜有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要说五路大军围攻西蜀这样的军国大事,孔明闭门独议而不与群臣相商,就是“罚二十以上”的鸡毛蒜皮之事也亲力亲为,不委他人。诸葛亮的专权和独断,严重挫伤了蜀汉群臣的积极性,更令天下愿为蜀汉尽忠的人才望而却步,使蜀国错失了三国初建民心不稳的最后人才流动期。等到各国稳定之后,再想招纳天下英才已是晚矣!孔明一死,蜀国立刻陷入了人才缺乏,后续无人的尴尬境遇,再加之后主昏庸无能,权臣皆为诸葛一脉的继承者无法跳出孔明固有政策的桎梏,都使得“蜀中无大将,廖化成先锋”的尴尬一幕永远地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十常侍等以私利而闭塞门路,任人唯亲,诸葛孔明却因智绝而事必躬亲,不委他人,两者出发点虽不同,但对天下仁人志士的闭塞作用却如出一辙,对国家长久的伤害不相上下。而孔明抛开君王,避开群臣的集权独断,更令君王虚设,政体混乱,国无纲常,朝无秩序,此种遗害直到蜀亡。诸葛亮虽非奸相,但后果却实与奸相无异。蜀虽亡于孔明逝后三十年,但人才不济、政体混乱的根源却在孔明当政之时早已深植。单以此论,西蜀成于诸葛,亦败于诸葛。

诸葛亮

  影响指数:9.5

 TOP1 民不思汉,根基已失

  刘备以一介布衣之所以能够三分而取蜀,非倚其武功谋略,而凭其一呼百应的汉室正统和德仁天下的贤君感召,方使天下英雄趋之若鹜,四海百姓奉若神明,甚至有人为使刘豫州一餐之饱而杀妻取肉。刘备若在,以其仁德先行天下,再辅以诸葛神机妙算,兼之五虎神勇无敌,灭曹魏而取天下或有可能。然则刘备一死,蜀国感召天下归心的精神王牌已失,黎民期冀刘备以尧舜之贤拯救乱世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再加之刘备的精神和形象没有很好的衣钵传人,随着岁月的更迭民心对故国的思念渐微,蜀国已再无吸引天下豪杰为之赴汤蹈火的魅力和光环,天下民心的向背已不再利于西蜀,虽有诸葛亮的智绝弥补,姜伯约的勤勉相济,但也只能苟延残喘而不能持久长存。以“人和”立国的蜀国支柱已失,根基不复,最终被占尽天时的魏晋所灭也就在所难免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