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哲思

浅谈西医与中医

2021-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美林小仙女

中西方文化有比较大的差异。从做饭就看得出来,西方人:盐几克,酱油几汤匙,水多少毫升。东方人:葱几段,姜几片,香菜一把,盐一小撮…

中西方在医学上也有很大差别。作为一名从医十几年的西医大夫,在接触了中医两年以后,对两派的不同之处有了些许感悟。

西医偏重于数据化。西医遵循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临床研究。做研究观察的都是数据,画曲线,柱状图,尽可能的把与人有关的一切都用数字来呈现,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以此指导后续治疗,但是无法做到将所有因素都算在里面。由于存在人种、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差异,还有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结论或许在几年后被新的研究结果所推翻。说白了,就是把从一部分人身上得的经验,推而广之的用在所有人身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耐药机制等,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中医偏重于感受,患者的感受,还有医者的感受。临床上经常见到有病人腹部不适,做胃镜肠镜、腹部彩超、CT甚至是PET/CT都没发现异常,诊断不出是哪里的问题,给予保胃、解痉、增加动力等治疗,效果有限,且病情反复,时好时坏,诊断不明,效果不好,束手无措。而找有经验的中医瞧瞧,找到病根,几剂汤药,逐渐改善。

西医着重于局部。CT片子看到肺上有结节,看到颅内有占位,就进行一系列的手术,化疗,放疗。什么时候又发现其他地方出现转移灶了,再进行转移灶的局部治疗,或是更换全身治疗方案。总是跟在疾病后面,苦苦追赶,被牵着鼻子走。

中医讲究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脏腑经络,阴阳五行,辨证论治。西医近几年才提出来“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然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已经是这么做的了。而且在中药方面,每味药的特性都相对固定,在用药时,按照君臣佐使配伍禁忌,可以灵活搭配。把脉、针灸、按摩更是便利,不受机器设备场地的限制。

我们的古人,是有大智慧的。在两千多年前就成书了《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有言:“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那个时候就重视一级预防,注重养生。中医在固本培元,扶正祛邪方面是有绝对优势的。

当然,两者也是有相同之处的,也各有优势。在此,希望中医与西医能在学好自己的这一派的同时,能多了解一些对方的理论,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