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世界杯——36年的世界杯心路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盛宴,也是一段难忘的人生记忆。我的世界杯记忆是从1982年开始的,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对世界杯进行直播,由于这一年国际足联把电视报道权的价格定得很高,国家外汇有限,中央电视台只能采取联合转播的方式,通过向亚广联购买报道权,由联合报道小组到香港进行解说,根据从西班牙直接传过来的画面,北京时间23点15分录第一场,凌晨3点录第二场,4点15分录第三场,中午11点30分由专人搭乘飞机从香港送回北京。
9个小时的时差以及录制的过程让很多比赛成了“隔夜饭”,尽管如此,当时10岁的我,每天晚上与一群大人按时围坐在家属大院唯一一台黑白电视前看球赛,第一次知道红牌、黄牌,任意球、点球、越位等足球知识,了解到巴西、阿根廷、意大利、西德(联邦德国)是足球强国,第一次见到济科、苏格拉底、博涅克、鲁梅尼格等足球巨星的样子。
那届世界杯决赛双方是意大利和西德,中央电视台决定进行现场直播,凌晨两点半孙正平和唐凤翔依靠临时租来的卫星,在北京对着电视画面解说。最终,意大利的“金童”罗西上演帽子戏法,3:1击败西德,获得世界冠军。1982年,成为我的世界杯和足球启蒙之年。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我记住了马拉多纳和他的“上帝之手”;1990意大利世界杯,开幕式上乔吉奥.莫洛德尔演唱的世界杯主题曲《意大利之夏》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一群身材高挑、穿着热辣的模特,迈着猫步进入会场,球场变成T台秀,在当时绝对是时尚与体育完美的跨界结合。那年我18岁,正在上高中,哥哥、姐姐上班了,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母亲知道我们两兄弟都喜欢看足球,一咬牙拿出多年的积蓄,托人购买了一台19寸的“长虹”彩电,让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坐在家里观看足球比赛。
1994年美国世界杯,我已经是大三学生,由于时差关系,比赛时间都在凌晨一两点,又恰逢期末考试,重庆的夏天实在难熬,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凑钱在学校招待所订了一间房,开着空调,7、8个人挤在床上熬夜看球,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居然也挺过来了。
渐渐的,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成为快乐生活的一部分。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每晚8:00的那场小组赛,只要儿子完成作业,都是我们父子二人一同看球的时间。相比我当年更关注比赛结果而言,儿子更偏向比赛的观赏性,对精妙的传切、漂亮的射门,精彩的扑救啧啧称赞,对场内人仰马翻,场外教练抓耳挠腮的场面乐此不疲。
时下媒体发达,资讯丰富,12岁儿子的足球知识,已经远超当年的我。关于足球的对话,我们之间一开始就是平等的,互联网时代,在获取资讯方面,父母已经不占优势,我们只是在信息理解与整合方面更有经验一些。
写文章当有感而发,莫做无病呻吟。为了调动儿子写作的积极性,也为了留下一份专属的世界杯历史,我坚持每天撰写一篇球评,发布在朋友圈。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的盛宴,还是一段有激情,有爱,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