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问题:源于每一个家庭

2023-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树人有约

全文1239个字,阅读需4分钟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孩子们每天能得到的信息是几十年前的几十倍甚至更多。孩子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物质富足的环境中,不缺吃不缺穿,可是为什么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呢?这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恰如《怎样读懂学生》的序言里提到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烦恼多于快乐?为什么老师和家长常常会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那么无奈?甚至有许多孩子感觉与家长和老师无法沟通、无话可说。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如果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不能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对孩子的成长就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怎样才能读懂学生?读懂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这是每一个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杨敏毅老师和她的同伴谢晓敏老师根据他们做过的心理咨询案例汇编而成。全书分为四辑,围绕学业、亲子沟通、同伴及异性交往、师生关系等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共48个案例。书中每一个案例讲述的都是一个孩子与家庭的故事。写作方式是“故事叙述+聆听手记”两部分。在故事的叙述中,心理健康老师的介入、干预、指导、疗愈贯穿其中,看似轻松的过程,想象得出并不那么容易。聆听手记里却是在故事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和提炼。一个个案例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一个个生命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在理解和包容下的改变。特别是最后一辑的几个故事,读来让人不寒而栗。从故事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行为偏差的起点都来源于每一个家庭。

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拿前不久一个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那是五年级的一个小男生,长得胖胖乎乎的,从小爸爸妈妈离异,判给了爸爸,爸爸把他放到了奶奶家。后来,孩子上学后,爸爸重新组建了一个新家,也没有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一直跟着奶奶生活。日常生活中,孩子有点儿什么问题,爸爸脾气暴躁,不是一顿骂就是一顿打。奶奶只能管理一下孩子的吃穿,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很忽视。因此,孩子的内心一直缺少人理解和宽容。有一次,孩子自己跑到外面玩耍没回家,爸爸费劲周折才把他找回来,然后又对孩子爆揍一顿,却没有从心灵上去关心呵护孩子,而是采取出门就把孩子关在屋子里的方式来管理孩子。殊不知,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只关得住孩子的身体,却关不住孩子的心啊!

今年过年,爸爸也没有带孩子玩儿,孩子的心里空落落的。正月初五这天,奶奶出门去了,却忘了锁门。孩子就趁机溜了出去。万念俱灰的孩子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XXX,我恨你!我永远不会原谅你!孩子跑到了四楼的平台上去,跳到了二楼的平台上,导致颅内出血,颈椎断裂,被急救送进了抢救室。

这时的爸爸是多么的后悔呀!但一切都回不去了。

孩子只能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换取爸爸对他的关爱。可是,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

孩子的心理问题带来的行为偏差,都源于家庭。

愿每一个家庭的父母,都能真正地去读懂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