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果书院‖为什么不要让孩子去学习速读?(1396)

2022-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于心敏于行

为什么不要让孩子去学习速读?

文‖张爱敏


01什么是速读?

“全脑速读”:充分开发快速阅读者扩大视觉感知能力和左右脑协调快速处理视觉信息的巨大潜能,从文字读物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高速读书方法。

是将被阅读的文字以组或行、块为单位进行大小不一的整体阅读。

02阅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结构优先(意义优先)。阅读是以模块(即所谓组、块)的方式进行的,是一个建构意义的过程。

我们是带着阅读期待(先行理解)不断深入阅读的。而作者有时候仿佛“犯罪分子”,他们不断地满足我们的阅读期待,也不断地破坏我们的阅读期待,甚至会制造假象,捉弄我们,这是一个读者与作者斗智斗勇的过程,然而乐趣就在于此。

03阅读过程是什么样的?

浪漫(整体)——精确(部分)——综合(整体)

“阅读期待”“或“先行理解”(来自我们原有经验)

什么是原有经验?

一是大量的意义模块,这些模块不可能机械存储,必然是背景化的或语境化的;二是提取能力,相当于大脑的阅读加工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阅读部分,或者就是理解力或阅读力。

一个人阅读速度有多快,主要取决于这种意义模块的数量和质量(结构复杂程度),以及提取能力。

速读的关键是理解力。意义模块的丰富与复杂程度,以及提取能力。相关的神经元的密集或复杂程度,以及连接速读。大量的有意义的刺激(大量阅读)。

04速读是自然的,速读术是有害的

读读是很自然的,一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钻研越深,阅读文献或者相关书籍的速读越快,乃至于一目十行的程度很容易。

速读术的最佳适用范围,就是信息提取式阅读。真正的速读能力,乃是一种情境中的领会。速读术恰恰会破坏真正的“快速学习”。速读术会以僵化的技巧,甚至所谓有眼球训练,来妨碍真正的快速阅读练习。

要警惕机械训练对孩子人格影响。机械训练(包括身体、记忆力、道德,以及类似速读),不但伤害孩子的智力,使之丧失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伤及学生的人格。

外部训练——过于依赖于外部评价

形式训练——越来越关注形式,将成就感寄寓于此,趋于外部表现而非内部发展。

远离这些——

大量识字(学前或低段);

播音主持或表演训练(小学);

记忆训练;

励志训练(包括改变内向而进行的训练);

速读术;

珠心算;

读经;

汉字大赛;

诗词大会;

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