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诗文集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一百贝

读史散记

2021-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单身南瓜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囯家。今天我们还能清楚地了解这几千年的历史,离不开历朝历代对修史的重视,也离不开那些秉承正直修史态度的史官。

据《礼记》记载: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还有史书记载:

左史所记为《春秋》,右史所记为《尚书》

可见,我国在先秦时就非常重视记录历史,设置了专门的史官,历代传承。

早期,史官们记载历史的态度也是以事实为重,不畏所记人物的地位和权力,轻易歪曲历史。

比如《左传》和《史记•赵世家》都记载了晋国太史董狐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贵族赵氏的首领赵盾与晋灵公矛盾激化,晋灵公就对赵盾起了杀心。可还没行动,提前得到消息的赵盾就在族人的帮助下成功逃跑了。

之后,他的同宗兄弟赵穿起事,反杀了晋灵君。匆忙出逃,可到了边境却止步不前的赵盾听说后,马上返回国都,并立了晋襄公的弟弟即位。

大史董狐记录这件事为:“赵盾弑其君”。他不但这样记了,还拿到朝堂上展示,完全不顾忌当时位居晋国第一权臣的赵盾。

重权在握的赵盾见此大呼冤枉,说国君不是我杀的啊!

董狐回答:“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意思是:你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你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董孤也许在用这种方式指斥赵盾的轼君,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也展示了他做为史官的态度。

忠实地记录史实是史官们必须秉持的修史态度。虽然随着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史官们的记载还能否真实地反映史实,总是令人怀疑,但历朝历代都不乏秉承正直修史态度的史官。

比如,修编《资治通鉴纪事本未》的南宋史学家袁枢就是这样一位史官。

袁枢学识渊博,在他任国史院编修期间,负责修《宋史》的列传部分。北宋宰相章惇与袁枢是同乡,章惇的子孙就托关系找到袁枢,求他在修章惇的传记时多多美言。

袁枢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一请求,据《宋史·袁枢传》记载,袁枢说:

子厚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

正是这种“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的正直修史态度和渊博学识,才使其开创性地完成了《通鉴纪事本末》的编修。

《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有别于纪传体和编年史,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体例。

应该感谢这些史官,我们今天能拥有如此浩繁的史学材料,正是源自于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