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想法

读《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感想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4人  Kathy维维

      就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它和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都有关系,反过来也正是社会上每个人思想一点点的变化和进步,社会才会向前发展。

      在早几年,我不会想到去看哲学的书,也没有兴趣接触时事,更多的是看一些散文,小说,心灵鸡汤等,而现在这些是我如饥似渴想去填补的空白,也越发觉得自己知识面太窄,想法浅薄,看事情角度片面。所以历史,哲学,人物传记都捡来看看,打算像杨昌济老师说的一样:先博而后渊。

      哲学在印象中是抽象的,只有一些圣贤,学者会去钻研。但读过第一章了解到,古人从小接受教育其实就是在接受哲学启蒙了,在古代儿童刚刚识字,就读《三字经》,开头两句便讲道“人之初,性本善”,这正体现了孟子哲学的基本观念。古代儿童入学便学习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都是体现儒家思想的课本。宋代哲学家王明阳描述宋代的新儒家,描写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他想传达的是大道理在生活中,在与身俱来的行为习惯里。所以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处处是哲学。所谓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哲学家都经历过哲学化,先深入反思生活,再系统的表达。虽然这听上去简单,可是我们平时做的,不论泛读,上网,还是看电视,无不是在接收信息,能把听到的看到的进行反思又系统表达的人是少数的。所以,即便我们不能成为有经典论述的哲学家,至少我们可以对生活多做一点反思,丰富思想的层次。

第一章也提到了入世哲学和出世哲学,入世哲学指现实主义的哲学,出世的哲学指理想主义的哲学。那么中国人追求的哲学是入世还是出世哲学呢?作者认为中国哲学注重社会而不是宇宙,人伦日用而不是地狱天堂,今生而不是来世,表面上看是入世观点。但讲到圣人“圣人内圣外王”的性格,可以看出中国哲学是入世出世的结合,理论与行动的统一。我赞同这种观点,精神上要内圣,但又要关心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毛泽东毛主席就是很好的内圣外王的例子,看《恰同学少年》,我为他学习和奋斗的精神而感动。他博览群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内圣,而他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成立了新中国,给中国人民一个新的开始,可谓外王。我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为了国家在战争中浴血奋战,但我们依然可以追求内圣外王的哲学品质。就自己而言,在内圣这一标准上我会努力用知识组装头脑,达到精神富足,遇事有自己的见解,而就外王而言我要把我的知识传播给我未来的学生,努力用自己由内在散发的知识底蕴感染我未来的学生,为这里中小学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