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妈最完美的作品”:别让我们的控制欲,毁了孩子一生
简书:“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说,来访者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抱怨父母管太多。”
有一个患者甚至含泪哭诉:“从小学考初中,一直到大学选专业,再到现在的工作,人生中所有的重大决定,全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现在活得很累,很不自由。”
一边是父母的“爱”,一边是自己的想法。想要冲破父母的控制,但又不知道自己未来在哪。
这种矛盾长期困扰着他,到最后,任何一个选择,都能压垮他,让他喘不过气来。
听完故事,忍不住心疼那个孩子。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把自己的意愿灌输给孩子,为孩子“定制人生”,结果却成了孩子一生的苦难。
这些孩子即使远离了父母,也早已失去“按自己意愿过一生”的能力。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真的会毁了孩子一生。
01
控制欲强的父母就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他们心目中完美的产品。
《暗黑者3》中,吴洋曾是一个好孩子,他聪明,刻苦,听话,多次取得学校的奖杯。
可后来,他却把自己的母亲杀害,自己也跟着跳楼自杀。
吴洋从小就活在母亲的期待中,母亲为了供他上学,低声下气的地问亲友借钱。
母亲将他看得特别紧,不允许任何事物来影响吴洋学习。
当母亲发现他和一个女生走得很近的时候,她冲上去歇斯底里地对他说:“我把你辛辛苦苦的拉扯大,我要得是什么?不是让你谈恋爱,搞对象的,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当母亲用语言把那个女孩侮辱走的时候,她对吴洋说:“我这都是为你好。”
成年后的吴洋依然无法选择他自己的朋友,他和女性朋友交往都会受到母亲的干扰。因为在母亲心目中,所有人都是在耽误吴洋。
母亲陶醉在自己地辛苦付出中,毫不自知她对吴洋造成的伤害。
这种以爱为名的强加控制,换来的只能是两败俱伤。
在自尽前,吴洋说:“妈,我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活成了你的骄傲。我是你这辈子最完美的作品!”然后纵身一跃,和这个世界脱离了关系。
吴洋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他身上背负的是母亲的期许,是母亲的梦想,是母亲的控制欲。
至于他自己的梦想,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谁在乎。
控制的爱,只会让孩子失去自由和尊严。
控制的爱,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冲突,将孩子越推越远。
每个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都想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提醒孩子少走弯路。
但是父母却陷入了一种误区:我认为好的事情,才是你应该拥有的。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失去自我,沦为父母的一个产品。
而我们父母以爱之名控制着孩子的一切,实际上,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02
在父母控制下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怎么样了?
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的父母对我的控制很严格,小到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大到人生选择,要念什么大学,要考公务员都要管。
以前我会反驳他们,和他们斗嘴。但只会惹来他们的不屑与驳斥,说我没出息,不听大人的话,不知道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
上大学后,远离了父母,我以为自己解脱了。但我发现,遇到需要选择的事,我竟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小到选择衣服、鞋子的款式,大到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自己的配偶,我都很迷惘。
随波逐流的混着,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如同行尸走肉。
在父母控制的爱中成长,孩子习惯性听从父母给自己选择。
一旦独立,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自己真正的人生。
即使在未来,他们发展得很好,但心里还是会有一种这是父母为我选择的人生,这不是我想要的感觉。
发展心理学中提到,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自主权。
只有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权,孩子才会有意愿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Google的创始人在电视上被访问时,记者问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哪一所学校,他回答的是在“蒙台梭利小学”。
因为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下,他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正是这样的教育赋予了他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因而带来了他的成功。
有自主权的孩子,就像拥有了动力十足的发动机。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会有意愿的改变自己。
当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作决定的时候,他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产生“我要改变”的力量,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3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生活。
现在的孩子接触的知识渠道很多。他们不再觉得“你是我爸,你是我妈,我就应该听从你的话”。
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他们需要的是父母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会成长。
动画短片《鹬》,只有6分钟的时长。却拿下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短片中的鹬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和鹬宝宝的自我成长的过程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鹬宝宝在等待妈妈喂食的时候,妈妈却指引它自己过来觅食。
鹬宝宝一路跌跌撞撞跑下来时,妈妈只是在远方注视着它。
它学着妈妈的方法寻找食物。但在海浪来的时候,被海浪拍下。这次打击导致了鹬宝宝有了恐浪症。
但第二次觅食时,鹬妈妈依旧温和得鼓励着它继续尝试。
这一次妈妈没有再坚持强调自己的经验,而是放手,让鹬宝宝自己去探索。
鹬宝宝在尝试的过程中,又一次被海浪扑下。就在这次,鹬宝宝发现,原来海浪下竟然有更大更多的蛤蜊。
从躲避海浪到钻进海浪里找食物,鹬宝宝的发现不仅改变了它们种族的觅食方法,而且也治好自己恐浪症。正是妈妈的放手,才有了鹬宝宝的成长和突破。
看着鹬宝宝在海滩上欢欣雀跃的样子,我想,这就是自我成长带来的欢愉和满足吧。
学会放手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我们做父母,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学会放手,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就像这位鹬妈妈,该放手时就放手,远远的看着我们的孩子,等着他们跟我们分享成长的惊喜吧。
纪伯伦曾说:
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们的儿女,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借助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但却非因你而来。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想要让孩子飞得更高,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最充分的自主感,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愿我们的孩子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本文出处为“好爸妈在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鸭梨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