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驹回家
18年7月17日早6点半,小马驹从宿舍出发,前往火车站,目的当然是为了回家。
在大学已经度过了三年。对兰州的一些路段还是比较熟悉了,但每次路过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期间在变,景在变,人也在变吧。
今天在公交车上刚开始就有座位坐来着,但因为我拿了好几样东西,不方便移动,所以一路都是装作睡着了,也没给人让座,是不是很无耻?不过好像也没有什么老人上来,现在的人身体还是可以。如果没带啥行李的话,让个座还是蛮简单的一件事,不只是说说,因为我平常也经常让座,看见老人或者带小孩的妇女。
看见公交车司机的方向盘上贴有禁止鸣笛的标签,不由得想起在公寓的好多个中午或者夜晚。过往的好多车辆经常鸣笛,鸣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车主总感觉挡在他前面的车主是聋子,所以连着按喇叭。在这种学生公寓附近鸣笛,应该是不怎么道德的行为吧。不过,怎么做就是符合道德的行为呢?你有你的道德,他恐怕也有他所谓的道德,还真不好说。
火车站还是一如既往的拥挤,不过办事效率也还可以吧。今天排队取票,隔壁队伍的几个人骂他们队首的一个人,因为他一直在那咨询工作人员,其他队列都两三个人取完票了。骂的对不对呢?为什么我们经常要问一个对错?要是两方都是暴脾气,那不就是冲突或者流血事件的发生吗?这个时候,对错又怎样,是吧。
在火车上。隔壁座位,坐着一个老奶奶,带着她孙女,可能三四岁吧。聪明伶俐的一女孩,很懂事,很乖巧,知道发语音消息,向爷爷跟亲戚问好,报平安。挺好的。我四岁大的时候还在给我们家牵骡子呢,没出过我们山村外多远。
对了,火车上推销食品的那些工作人员,应该是工作人员的罢,那一张嘴,是真的很能说,他们是自学成才,还是有师承呢?应该有人教过他们的罢。出门在外,一张嘴,一个脸皮,还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不易,多点阳光的心态跟耐力吧。
自从上大学,开始坐火车,每次坐的火车貌似都没怎么晚点过,今天晚点了十几二十分钟,还有点不适应,是前段时间下过雨,路不好走的缘故吗?列车是很方便的一种交通工具了吧,那一条条通向四面八方的轨道,也算是一种福音了吧,对于归家的人。
在火车上看了一会儿贾平凹的《自在独行》,火车上看书应该算不得标新立异。或者说格格不入吧。抽空看看书。总归是好的吧,既可以打发时间,还可能增长见闻。挺好的。
到甘谷站下车,站外都是些陌生的面孔,但是建筑是熟悉的,陌生人操持的口音是熟悉的,方言,听着确实不错,是有种亲切感来着。走了一段路,感觉甘谷的发展确实不怎么好。破楼,破路。看到不怎么好的路况,不由得又想起在兰州。公寓附近。隔三差五地拆路,修路。搞不懂他们干嘛不一次性修的好一点呢?不好修吗?
车站附近要了碗臊子面吃,拿到手里发现跟牛肉面没啥两样,这算是指鹿为马不?不过味道也还可以。
车站附近晃悠。看到好些卖水果的摊位,买了点桃子,挺贵的。结果发现,好像我买的那家挺贵的,而且这个量,感觉不是太足,唉,应该货比三家的。以后得长点记性。
在回家的班车上,有两个人下车,一个人要给另外一个买票,另外一个象征性地推辞了几句。想买票地是认真的想买,推辞的是在认真的推辞。果然,人生如此,全靠演技,很多东西生活里有,不用去课本里学习,而且课本上不一定会有。以后行万里路吧。
还发现一个现象,其实以前一直存在,那就是这边的司机很喜欢超载,因为多拉几个人,可以多赚一些钱,结果,车厢里,或者说车的过道内,挤的满满的,都是人。实际上,超载的时候,特别是超载了好多人的情况下,你大概可以感觉到车有些不堪重负的意思,咯吱咯吱,一路咯吱个不停,难道加重了车的负荷,让车超负荷行驶,对车的寿命不会有损的吗?车损坏了,维修不要钱的吗?维修要钱,超载的那些人给的车费够不够充当维修费呢?不过看样子是稳赚不陪的,不然也不会经常超载运营,只要人流够多。
家乡的山还是那些山,树还是那些书,开车的司机,还是原来的司机,原来的车。每次回家的人,还是原来的人不?不忘初心,确实挺重要。不要走到外面,回不来了。
嗯,凌晨了,小马驹该睡觉了,明天早起干活。
小马驹回家 小马驹回家 小马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