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夹

如何写好人物心理

2021-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栀子之手

不管是纪实的还是虚构的故事,都少不了关键因素——人物。

而人物是鲜活的,有自己的想法、做法、行为、思想,所有这些都会在不同的地方显示出来。

比如一个吃饭速度快的人,他可能是生活压力大,迫于时间有限。也可能是自我要求极严格,有严谨的作息生活时间表,比如当过兵,或者从事过特殊职业。还可能是因为在逃避一些人,一些事。

这些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却做着外表看似相同的事情,那如何表达这些不同因素呢?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

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作者的角度叙述,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达。

比如从作者角度:一苗的妈妈早上睡过了头儿,导致一苗上学要迟到了。走到学校门口却并未进校门,她内心十分纠结:老师会不会让我站到讲台上,或者一个上午让我站着听课,真不应该来上学,要是妈妈能给我请个假就好了。

比如从人物语言:只见一苗的妈妈骑着车子,飞快地停到了学校门口。一苗:“……妈,老师……会不会让我站到讲台上?”一苗妈妈:“不会的,只是迟到了而已,我们又不是没写作业。”一苗:“上次有个同学迟到,老师让他站了一个上午,……妈妈,我有点害怕。……要不,你给我请个假吧。”

比如从人物动作:一苗的妈妈飞快地骑着车子,到学校门口时,只听长长的一声“吱——”,刹车片与轮胎摩擦的声音像是刺激到了车后坐着的一苗,只见她两手紧紧地攥着自己的书包袋子,两只脚紧紧挨在一起,它碰一下它,它碰一下它,却始终不曾向前挪动一步。

同样是三种表达方式,可能举例有些不太严谨,但效果显而易见。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只要有好的情节,哪种都会给故事加分,就比如韩剧,为什么会称为无脑剧,就是因为它喜欢用第一种,最直白的方式,把所有的都说出来,让人看的轻松。

如果说第一种是蜂蜜,那第二种就是茶,可以细细的品。第三种就是酒,能受的住的人自然感觉更有味道,受不住的人自会远离。

但文学作品中,特别是长篇的故事小说,不会有单纯某一种方式方法使用,往往是几种多种很多种相互揉合,掺杂使用,使作品松紧有度,快慢有奏,才更能调动读者的各种情绪,引导读者享受各感受种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