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社上下求索

【情绪管理真学问】——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38)

2020-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兴时态_198812

【情绪管理真学问】——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38)

一、知足者常乐

世人都在追逐快乐彼岸,其实,彼岸只是能给我们提供生活必需空间的场所,如果一条大船能满足我们的这种愿望,那么它就是我们寻找的彼岸。我们的痛苦源自好高骛远,只要我们懂得生活,就会发现彼岸就在脚下,快乐就起自感悟的一瞬间。以船为岸,知足者常乐。

有一个鞋匠,每天哼着快乐的小调在自己家门口的街边做活。有一位银行家也住在这里,每天看到他总是不知忧愁的样子,便好奇地问他家中发生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鞋匠回答说:“我每天修鞋所赚到的钱足够一家人吃穿的,难道这还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这个答案大大出乎银行家的意外,联想到自己拥有上亿的财产却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而一个今天不知明天的生活费在哪里的穷鞋匠,却整天活得快快乐乐,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想到做一个试验。第二天,银行家下班回家时送给鞋匠一张支票,告诉他可以去本市任何银行支取现金,这笔钱足够他们全家过一辈子富裕生活了。鞋匠十分茫然地接过这张“纸”,马上跑到一家银行去核实,当他知道银行家的确没有骗他时,高兴得像发了疯似的朝家跑去。从此不再给人修鞋,可是不久人们却发现,快乐在他的脸上消失了。正当那位银行家为自己的实验成功而满意时,却突然发现鞋匠又出现在自家门口,像从前一样一边哼着快乐的小调一边做活。银行家赶忙问他,你已经有了那么多钱为何还要靠修鞋赚钱。鞋匠回答说,那张巨额支票没有了,我的忧愁随之消失了,我又可是像先前那样快活了。

诗人纪伯伦曾在《先知》中说道:“在你不安于思想的时候,你就说话。在你不能在你心的孤寂中生活的时候,你就要在你的唇上生活,而声音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是的,我们千寻万觅的知己就是自己,最了解我们的也是自己。当我们感到不吐不快时,就悄悄对自己倾诉。当我们觉得喉咙发痒时,就高声为自己歌唱。

二、剪除多余,才能飞向幸福的天堂

要剪除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庄子·齐物论》讲道:“骊姬,是艾地守疆人的女儿,当她初到晋国,哭得泪人一般,后来进了王宫,作了献公的妃子,吃着美味佳肴,又后悔当初不该哭。”享受固有的安逸,是我们每个人的终生所求。如果不是被迫无奈,谁又肯背井离乡去浪迹天涯,尽管后来发现这“外面的世界”原来很精彩。

如果不是王莽篡权导致四方兵起,刘秀也许永远不会走出他的田舍家园。要真如此,中国历史上也就不可能产生一个“汉光武帝”了。历史大舞台就是这样充满了更多的神秘,有人拼命争得扮演某个重要角色的机会,却怎么也演不好。有人被迫上场,却能丢掉包袱渐入佳境,赢得阵阵喝彩。有时,我们的确无法拥有更多的选择,但我们没有理由让“被迫”成为不快乐的包袱,因为即使被迫接受之后,我们拥有的东西依然很多,在那里照样能找到我们寻求的欢乐。

有样一则笑话,一个人落水,被人救上来以后,他不为劫后余生而庆幸快慰,却为丢失在水中的草帽叹息。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都渴望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心满意足”,我们不能起飞是因为“抱负”太重,如果不剪除这些多余的尾巴,我们的心就永远无法展翅高飞,进入幸福的天堂。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

好钢需要锤炼,苦难成就英雄,然而苦难也能埋葬天才。一位名叫密尔顿的哲人曾说过:“盲目并不悲惨,不能忍受盲目才悲惨。”是的,眼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法容忍眼盲带来的这种痛苦。

身受眼盲、耳聋、口哑三种痛苦的海伦·凯勒曾说:“我的眼睛是亮的,只不过这个世界太黑暗。”她之所以能够忍受眼盲等痛苦,取得巨大的事业成就,是因为她的理想之火早已把心中的黑暗驱散干净。一个人的理想,不是说有就有的,它是我们长期修身的结果。理想之火也不是永远不灭的,它的延续有赖我们修身的境界。我们可能很偶然地从他人那里获得理想的火种,因为来的太突然、太容易,往往在我们还不知如何保护它时,便被狂风暴雨熄灭了。只有忍受过寒冷和黑暗的熬煎,才会真正懂得火的价值。只有经历过“钻木取火”的难,才会真正珍惜把握火的存在。只要理想之火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我们就能继续忍受苦难的磨炼,直到快乐之剑脱颖而出。

司马迁在《史记》的开篇章中写到:“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因禁,《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可见,激励和压力可能给我们带来诸多烦恼和痛苦,但却使我们找回成功所必需的斗志和激情。逆境在给我们带来痛苦和打击的同时,也将与平庸拉开距离的机遇恩赐给我们。逆境犹如一道门,门这边是失败的黑暗,门那边便是成功的光明。只要理想的火把不灭,我们就有信心战胜所有黑暗,到达充满光明的乐土。

四、随遇而安,自由即是福

随,有浮云之象,讲的是随从之道和随遇而安之理。浮云的快乐来自它身处无际的天空,恰如鱼儿的快乐离不开无边无际的大海。快乐是只喜欢自由的小鸟,我们不要为它的暂时离去悲叹,只要我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快乐就会再回到我们的心田筑巢。

《庄子·盗跖》中讲道:“尾生与女友相约在一座桥下会面,女友没有按时前来赴约,这时洪水来了,河水越涨越高,尾生坚守自己的诺言不肯离去,最后河水漫过了桥面,而尾生却始终抱着桥柱子被淹死在水里。”俗话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心是我们快乐的本源,丢掉了本源,快乐便无从谈起。与女友约会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然而时态发生了变化,眼前的快乐既然已经无法实现,我们就应该着眼于未来的快乐,切不可与老天过不去,更不应该与自己过不去,任何与自由生命相悖逆的东西都是不自然的,当它们成为危及生命本身之物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抛弃。

一个美丽的少女投河自尽被船工救起,问她为何自寻短见,少女哭诉说:“结婚一年就被丈夫抛弃。”船工问:“你一年前是怎么过的呢?”少女回忆起自己一年前的时光,眼睛一亮:“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那时你有丈夫吗?”“当然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了一年前的自由之河,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何必还寻死觅活呢?”少女想了想,确实如此,自己怎么就没想明白呢。随遇而安,自由就是最大的幸福。

五、乐极生悲,男欢女爱要适度

物极必反是大自然对我们欲无止境的惩罚,在她面前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这两句诗,描述的是唐玄宗的后宫里虽然有许多嫔妃、美人,但皇帝的宠爱都集中在杨贵妃一人身上。“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描述的是杨贵妃马嵬坡之死。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叛臣安禄山打进潼关直逼长安,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西逃,走到马鬼坡时,饥饿疲困的禁军将士不肯再前进,要求杀掉杨国忠、赐死杨贵妃,玄宗万般无奈,只好忍痛割爱。杨贵妃由被宠爱到被赐死,是情感过分受用导致乐极生悲的典型事例。现如今的许多人,由于过分对晚辈的溺爱,致使孩子成为平庸之辈,甚或走上犯罪的道路,是情感过分施予导致乐极生悲的典型事例。因此无论你处于接受或给予的角色,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爱的情感要适度。

六、真正的困扰来自精神的贫穷

孔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奢侈是内心贫困的外露,智者不会被钱财左右。既然基本需要得以满足就能获得快乐,又何必舍近求远去被那么多名利所困!

俗话说“贫害身,富累神”。 物质贫穷者,只要精神富有,照样可以享受健康身体拥有的快乐。物质富有者,只要身心健康,更有理由充分享生活的欢愉。身体不因贫穷而损害生命,不因富有而连累精神。能乐天知足,才不感觉贫穷。能安逸不争,才不会为钱财所累。

七、饥者才知饮食的快乐

在饥渴的难耐中,粗茶淡饭便能带来快乐,因为所谓幸福就隐藏在需要得到满足的那种感觉中。然而,我们常常搞不清自己需要的究竞是什么,自然也就无法找到满足的快感了。富裕的生活正使幸福的感觉退化,我们实在需要回味一下往日的贫穷。恰巧从白白的“馒头干”中,回味着学生时代的辛酸,那苦涩的过去竟能转化成现在甜蜜的调味剂。妻子不在身边,自己又懒得做饭,于是就买来许多馒头备用。时间久了怕馒头变坏,就切成片冷冻。当初这样做只是出于不浪费粮食的考虑,不曾想现在这一吃,吃出了当年学生时代的辛酸。读书时,因为晚餐主食是就着早餐剩下的咸菜吃,两个馒头很快就被消耗,几乎每次睡觉前肚子都闹饥荒,无奈之下到处寻找别人吃剩下的干馒头。十几年过后,当年同宿舍的好友还给妻子半开玩笑地说:“我们的个头没有长起来,与当年学校里的伙食跟不上身体发育有关。”因为那种睡觉前的饥饿感,在他的记忆中一点不比我差。这下好了,贮存馒头片,既可省去做饭的烦恼,又能回味往日的辛酸,一举两得,其乐无穷。与往日的酸苦相比,眼前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有往日的酸苦垫底,还有什么样的艰辛不能对付。只要眼前的一切稍微比预想的好一点,心中便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快意。苦难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就看你会不会使用。

八、学会接纳,方能将快乐汇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着许多可以使我们快乐的事物,只要我们采取谦逊的姿态,真诚地接纳他人,就会随时将人世间的快乐聚集在我们的眼前。

有位新婚的妻子,经常把一位要饭的老人叫到家里,给他炒菜做饭。丈夫知道此事后不解地问:“这位老人同你有什么关系?”“我从来不认识他。”“那你为什么经常叫他来咱家吃饭,而且是单独为他炒菜做饭?”“因为每次在他吃饭时,我问他'饭菜好吃不好吃?’他总是连声回答'好吃,好吃。’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而面对我精心为你准备的饭菜,你却从来没有夸奖过我一次,每次我问你也总是敷衍了事。”

大地不仅有使我们赏心悦目的鲜花、绿水,同时也有让我们烦恼揪心的毒蛇、垃圾。来自社会环境的江河,也会常常夹带着破坏我们快乐心境的污染物。我们既然无法逃避社会,那么如何对待他人善意的批评甚或恶意的攻击,便成了汇集的另一部分内容。只要你想到,他们之所以做这种事情,是因为这事能使那些人有一种自以为重要的感觉。这通常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有所成就,而且值得别人注意,你就不再为别人的态度而不快乐。因此,也许下面这句话对你会有所帮助:“不公正的批评通常是一种伪装过的恭维。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丁俊贵

2020年4月10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