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教育出的孩子,人品一定不会太差

文/南宫茗瑜
又是周末,邻居阿强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女儿围坐在一桌,一家人幸福地吃着晚饭,其乐融融。
女儿妞妞调皮,坐在凳子上左摇右晃,阿强想让女儿安静下来,可怎么劝,妞妞就是不听。阿强不耐烦了,随手便抄起拖把用来吓唬妞妞,妻子见状,连忙阻止,指责阿强脾气太过于暴躁,并声称现在要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棍棒万万打不得。
阿强气不过,冲妻子发火,说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棍棒之下出孝子,妻子的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宠坏了孩子。
就这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一场美好的家庭晚宴最终不欢而散。
阿强的教育理念固然不对,但妻子口中的“素质教育”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
事实上,妻子口中的“素质教育”初衷是非常好的,只是到了她那儿完全变了味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从来不会犹豫,孩子一哭闹,做家长的马上就妥协了,试问这样的教育方式又怎么能称得上素质教育呢?这只不过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罢了。
这种教育方式比起阿强口中的“棍棒之下出孝子”更为可怕,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下出熊孩子的概率及其的大,小时候让父母头疼不说,长大后很可能会危害社会,到时候做父母的才真是有苦说不出。
在当今,又有多少父母把溺爱误当成素质教育呢?这种方式,只会让他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成理所应当,慢慢地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自私,也越来越不懂得感恩。棍棒底下不一定出孝子,但这种变了质的“素质教育”却很有可能会出“白眼狼”。

反观同事彬子教育孩子的方式,则要高明得多。
彬子的儿子飞飞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平时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谈吐优雅,尊敬长辈,在学校里也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但彬子的教育方式,从来都不是过分溺爱,更不是棍棒交加。
用彬子自己的话说,天底下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凡事都讲究个“度”,宠爱孩子可以,但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在平日的生活中,对于孩子那些过分的行为以及无理的要求,要坚决干脆地向他们说“不”,要让孩子建立基本的是非观,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明白,生而为人,谁都不欠你的,对于那些愿意帮助自己的人,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以后进了社会,人品也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就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小孩子的世界都很纯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你给他们什么样的颜料,他们就还你一份什么样的作品,你给他们灌输什么样的思想,长大后进入社会他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好,变了质的“素质教育”也罢,这些都太过于偏激了,与其信奉这些,倒不如教给孩子永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