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之困,谁之过?
她从未想过,孩子的降临,会给家庭带来许多矛盾,她和老公险些走到婚姻的尽头。
预产期临近时,她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住进了医院。那段日子,婆婆每天费尽心思地变着花样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小心翼翼地送到医院。婆婆的关爱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她倍感温暖。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意外。在她生产那天,婆婆在家精心准备着营养丰富的饭菜,忽然接到她即将生产的电话,就火急火燎地赶往医院。婆婆在下出租车时,一辆电动车从她身后疾驰而来,婆婆瞬间倒地,手臂骨裂了。
即便如此,婆婆还是忍着剧痛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婆婆看着虚弱的她,递给她五万元,愧疚地说:“孩子,让你受苦了。这钱你拿着,要么去月子中心,要么请个月嫂,好好坐月子,别亏了自己。”看着婆婆那打着石膏的手臂和关切的眼神,她的心里满是感动。
她想到妈妈照顾了嫂子的两个月子,经验丰富,况且,钱让妈妈挣了,总比让别人挣了好,她便决定让妈妈来伺候月子。
老公听了,满脸的不情愿,皱着眉头嘟囔着:“我妈都给了钱请月嫂了,干嘛还麻烦你妈。”但她一再坚持,老公只得无奈地同意了。
她和婆婆住在一个小区,来往非常方便。虽然妈妈在照顾她,但公婆还是不辞辛劳地负责买菜做饭。她本以为日子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几天后,嫂子不由分说地把她的小儿子送了过来,理直气壮地说:“我得照顾老大的功课,小的在家捣乱,我实在没办法同时照顾两个孩子。”
小侄子是出了名的捣蛋鬼,他一进家门,就像个混世魔王,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他一会儿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一会儿又大声尖叫,整个家都被他搅得鸡犬不宁。
母亲本来照顾她和宝宝就已经很吃力了,这下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她急需母亲帮忙照顾孩子,母亲却只能无奈地说:“闺女,你先自己处理一下吧,你侄子他……”晚上,她本就因为喂奶而睡眠不足,而小侄子的吵闹,更是让她头疼欲裂。公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可是有一天,公婆爆发了。
那天,小侄子像往常一样,在她的床上蹦蹦跳跳,怎么劝说都不听。她实在忍无可忍,对着侄子大吼了一声。也许是声音太大,小侄子害怕了,他一下子惊慌失措地坐在了小宝宝的头上。宝宝的鼻子瞬间流出了血。
婆婆的脸色一下子大变,和公公抱着孩子,就火急火燎地冲向医院。经过一番紧张的检查,医生说幸好没事,但也严肃地提醒他们:孩子太小,以后一定要格外注意。
老公知道后也急忙赶到了医院,三个人带着孩子回来时,虽然嘴上说着没事,但我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凝重。
公公沉默了许久,终于平静地说了一句:“亲家母,你还是先带着孩子回去吧!谁家的孩子都是宝贝,俺也希望俺的孙女好好的。”母亲当时就愣住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公公会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赶她走,她急忙解释说:“亲家,两周岁的孩子不懂事,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你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婆婆听了,却坚决地说:“正因为孩不懂事,我们才担心再出什么事,你还是先带着孩子回去吧。这里,我们会想办法的。”
公婆虽然是好意,为了她和孩子好,但是她不能接受。公婆直接赶妈妈走,明显是看不起妈妈,也看不起自己。她咬着嘴唇,生气地说:“这次就算了吧,孩子不是没事吗?以后注意点就是了。”婆婆听了,脸色一沉,只留下一句:“你的孩子,你决定吧!”就和公公气冲冲地走了。
公婆走后,母亲捶胸顿足,一边哭一边说:“我真是没用,被人嫌弃。”
听着母亲的抱怨,她和老公之间的战争彻底爆发了。老公满脸愤怒,不停地指责她:“我当初一再阻拦,不让你妈来,你不听,偏要让她来。现在好了吧,照顾不好也就算了,还给添乱。”她气得浑身发抖,大声反驳道:“我妈妈再不对也是长辈,你这样分明是瞧不起我们家人。”
“我爸妈为了你,出了那么多钱,图的啥?你不要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出了钱就怎样?除了钱,就不尊重人,想赶就赶?”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凶。她看着老公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突然觉得好陌生。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他们的婚姻是否还能继续下去。
就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宝宝突然哭了起来。她赶紧跑到床边,抱起宝宝,轻轻地哄着。看着宝宝那可爱的小脸,她的心一下子软了下来。
老公也沉默了,他站在那里,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愧疚。过了一会儿,他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对不起,我刚才太冲动了。”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
她看着怀中的宝宝,心中满是愧疚。宝宝才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就要承受这些家庭纷争带来的影响。她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老公站在一旁,满脸的懊悔。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冲动,也明白这场争吵给她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他轻轻地走过来,再次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我们别再吵了,好好想想办法解决问题吧。”
她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他们开始冷静地分析目前的情况,商量着如何妥善处理妈妈和小侄子的事情。
他们决定先让老公去和公婆沟通,表达他们对公婆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公婆能多一些包容。然后,她亲自和妈妈谈话,感谢妈妈的付出,也委婉地提出目前的困境,希望妈妈能先带着小侄子回去,等以后有合适的时机再接他们过来。
经过一番努力,局面终于有所缓和。妈妈虽然有些不舍,但也理解了女儿的难处,带着小侄子回去了。公婆看到他们的诚意,也不再生气,重新开始关心她和宝宝。
日子终于恢复了平静,宝宝在全家人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