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常识》第35天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今天阅读了第六章教师常识: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 第33节.在师生相互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构成的师生之缘,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缘。
在我们的很多人际交往中,学生始终是最真诚最让我们触发感动的人,因为师生的交往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纯美。
教育就是召唤和应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召唤和相互应答的过程。
教学相长,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彼此生命的互动式生长。
教师通过教用知识召唤学生踏上教育目标预设的生命的生长之路。召唤学生一起去攀登那条崎岖陡峭的山路,对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必须对此做出自己的应答,采取相应的行动。学生通过学用求教的眼光和言语召唤教师及时准确的应答在和教师一起行走的漫漫路程,中学生的种种需求处处挑战者教师的知识储备、德行涵养和坚韧意志。
教学滋养学生,也滋养老师,学生与老师在教学中相互滋养,相互提升。
我们老师如果能够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对象,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勾连成不可分割的精神组织互为根基,彼此驻扎在对方的心灵深处,那在这样的组织里,教师和学生共同呼吸精神的清新空气,共享生命成长的微妙命运。
教师的精神一定是做的精神。
我们教师应当开放自身,向包括学生在内的整个世界敞开自己,并且把敞开的过程变成吸纳、转化所有外在资源的过程,变成与学生相互构筑精神根基,相互玉成的过程,这种敞开的过程就可以变成教师精神生活成长的过程,也才能在师生相互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