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债务关系——北大金融学课笔记(十七)

2018-12-03  本文已影响8人  小小逗号在阅读

一、国家货币信用理论

国家货币信用理论认为货币是起源于债务的,是债务关系的度量单位,货币和国家信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货币是市场的必要条件,起源于人们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债务关系,比如交易过程中写下的欠条,这个欠条成了可流通、可转让的票据,就充当了货币的功能。在这种物物交换的过程中,债务关系以货币的形式被量化,而单位货币的价值也就代表着人们对欠条发行人的信任程度。这些债务关系背后的考量因素是“信用”,所以货币本质上也是对“信用”的度量。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家央行是建立在债务基础上的,法定货币的发行也是以债务为基础的。法定货币代表国家的信用,货币是一个国家创造的产物,国家充当了公民彼此之间债务关系信用的担保人,使得作为债务凭证的货币得以流通和交易。

二、欠债不一定还钱

债务违约是和债务关系相伴而生的,就像新陈代谢一样,能够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延续。从理论上讲,绝对意义上的欠债还钱是不存在的,债务的利息本来就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资金的使用价值;另一部分是债权人承担着被赖账的违约风险而要求的补偿。这就是为什么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或个人利率比较高的原因。这个风险越高,要求的补偿就越多。

在现实世界里,赦免债务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方法,也是让社会成本更低的策略。有些时候允许债务人不还债可能会是一个对双方有利的帕累托改进。债务危机会引发金融危机,允许赖账是事后应对危机最重要的举措,两害相较取其轻,是一个成本更低的策略。这个举措不是大家认为的慈善,而是因为这是相对社会成本更小的解决方案。

三、中国朝代更替背后的金融逻辑

这节课老师带我们从债务关系的角度来解构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几乎全部都是原有债务关系破裂,新的债务关系重建的过程。在农业时代,国家和个人的债务关系主要体现为税负,税负越重,居民对国家的负债就越高,杠杆率就越高,而且这个违约成本是很高的,不纳税就可能会被送进监狱。而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债务关系呢,平时都是量入为出的基本准则,一般的大规模借贷是发生在天灾人祸的时候,这时债务人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承担着高利息和非常苛刻的抵押条件,以妻子儿女作为抵押品。这两种债务关系构成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三角形,它的稳定性就取决于三条边的杠杆率是不是适度。

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环境应该是杠杆率比较低的社会,低的税负可以保证适度的“藏富于民”,让民间休养生息,这时民间的借贷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反之,杠杆率一高,社会的摩擦就会变大,民间债务关系也会恶化,出现社会动乱,两种债务关系就互相加强恶化趋势,杠杆率交替上升,一直到这个稳态的结构被彻底打破——改朝换代。所以低杠杆是中国社会维持稳态结构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传统中国社会“去金融化”的根源所在。

四、普通人通过什么方式投资债券市场?

我们普通人比较熟悉的场内市场上交易的债券只占整个债券市场的5%,剩下的95%的债券都在银行间进行。2017年债券市场的散户比例是0.1%,而股市的比例是42%,所以债券市场是以机构主导的市场,它们的一单买卖都是以百亿级的规模进行的。债券交易的流动性差,债券投资要求投资者具有宏观逻辑的基本面有所了解,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债券市场不适合普通人进行投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基金的方式参与投资债券市场。但是我们国家的债券市场收益率和风险不匹配,还不如流行的货币基金,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投资参与债券投资的热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