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私有制&全员所有制
渔船的产权治理模式从集体所有制变成私有制
发现渔船的人经过太太的规劝,决定把这艘船从“集体所有制”变成“私有制”。
他变成了这艘船的老板,雇佣别人上船来打鱼,付给别人工资,只要工资足够,别人就愿意上船,付完工资以后剩下的收获全归他,除了工资和其他开销以外,剩下的都归他,这叫私有制。
来看私有制模式下,会有多少人上船。
我们要先假设工人的工资,那么,船主给工人多少条鱼,工人愿意上船呢?如果工人不上船,能挣到的最大收入是4条鱼,在经济学里面,工资的议价力等于你在别处的机会,也就是机会成本,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所以,只要船主付出比4条鱼更多的工资,工人就会上船,比如4.001条鱼,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就把工资就确定为4条鱼。
当边际产量下降到4的时候,船主就会停止雇人了,也就是说,第5个人上不上船都可以。
这时候,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就决定了上船人数。船主会追求边际产量的最大化,而不像集体所有制那样,去追求平均产量的最大化。
新上船的这个人带来的新增产量必须大于等于成本,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至少要相等,他才会让这个人上船。
从渔船的利用效率来看,私有制会让边际收益和团体总产量最大化,是效率最高的产权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渔船的经济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此外,由于船主对渔船有完整产权,他可以转让,也可以雇佣更懂得打渔的专家来提高生产率,所以,他会关心资产长久的、未来的收益。
课后思考
私有制看上去挺好,但他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富分化。
原来这个渔村有1000个人,每个人在岸边打鱼,每个人都打4条鱼。收入是很平均的。现在忽然间,就你一个人因为幸运发现了一艘渔船,每天比别人多打14条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比别人多挣了好多,这是私有制下面带来的问题。
这样制度能持续下去吗?为什么?
从提高经济效率的角度,私有制能持续下去。
渔村里不会永远只有一条渔船,私有制并不限制只有谁才能拥有渔船,也就是说,谁都有机会找到更多的渔船,甚至制造渔船,渔船能够提高经济效率,总的来说,渔村里会有恰好够多的船,和恰好够多的鱼,最终,让每个人都比原来挣到得更多。
再者,渔村里的人也会形成相应的法律和道德,去平衡私有制带来的问题,比如现代西方的慈善和税收。
渔船的产权治理模式从私有制变成全员所有制
因为对贫富差距的不满,渔村进行了渔业改革,把这艘渔船收归全渔村所有,人人都有权使用这艘渔船。
这艘渔船的治理方式变成了全员所有制,每个人都有份,谁想上船都可以,我们来看看有多少人上船。
当平均产量下降到4条鱼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想上船了,因为岸上至少能打到4条鱼。这时候,船上的总成本是8个人×4条鱼/人=32条鱼,而总产量也是32条鱼,有没有渔船都一样,渔船的经济价值为零。
全员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盯住的都是平均产量,不同的是,集体所有制下,船上的人员共享产权,可以决定是否让更多的人上船,而全员所有制下,每个人都可以上船,所以会造成经济价值为零的现象。
课后思考
这些教科书说得对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好多资源仍然是人人都能够用的,但这些资源还是一直能够存在下去,并没有因为出现所谓的价值耗散而消失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没有出现经济学教科书所说的“公地的悲剧”,原因是什么呢?
人是大规模合作型动物,不管哪种产权治理模式,都有相应的法律和道德来约束,比如,我们有对破坏公共财产的行为做约束的法律条文,也有表彰文明行为的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