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了!佛学47本:从入门到进阶超实用超全的佛学书单(南怀瑾、一行
关于佛学,因为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如“因果”“缘”等佛学名词已然融入到我们日常用语中,不读佛经的人,也可以随口来几句佛曰…
而想要入门研究佛学,则需阅读佛学经典。
事实上,找到对的佛学书很难,我们需要找到能够真正讲明白佛学说得是什么的书来读!
如何从浩瀚庞大的佛书中,系统条理地了解佛学全貌,并且给在现代生活中承受着各种压力、烦恼、困惑的人们找到一个暂时忘却烦恼的出口?
这份佛学书单包含南怀瑾大师佛学著作、隐士熊逸佛学50讲、星云大师作品集以及佛学经典名书,了解学习佛学这份书单最实用最全。
文末获取佛学全部47本书
↓↓↓
佛学书单目录
佛学入门读物
《佛教常识答问》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正见》
《与心对话》
《正念的奇迹》
佛学必读经典
《牛津通识读本:佛学概论(中文版)》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001-600卷)》
《佛教十三经》
《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
《佛陀传》
《中国佛教史(全集)》
《中国佛教通史(套装十五卷)》
《观无量寿经》
《高僧传》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套装上下册)》
《简明中国佛教史》
《金刚经》
《心经》
《四十二章经》
《六祖坛经》
《坛经》
《南怀瑾著述合集-佛教部分(修订)》
白话佛学与生活
星云大师四部曲:
《福报: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熊逸.佛学经典:
《思辨的禅趣》
《熊逸·佛学50讲》
比尔·波特全集8册:
《空谷幽兰》
《禅的行囊》
《丝绸之路》
《彩云之南》
《黄河之旅》
《寻人不遇》
《心经解读》
《六祖坛经解读》
《白话金刚经》
《金刚经说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与自己和解》
《了凡四训》
《冥想》(斯瓦米·拉玛)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苦才是人生(幸福版+践行版)(套装2册)》
《好好说话(学诚法师)》
《当下的力量下+力量实践手册(套装2册)》
文末获取佛学全部47本书
↓↓↓
*注:部分书目截图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豆瓣评分:9.0(2151人评价)
我们大部分人对佛教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因为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因果”、“无常”这些佛学名词,但对于真正的佛理,我们却不太了解,甚至会有点敬畏。
这本一百多页的小书会让人们发现,佛理其实并不高深,它会让人在涓涓细流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你生活中的烦恼,比如你为什么喜欢某些人而不喜欢其他人?你对于成功、失败的看法从哪里来?
这些烦恼,用佛的视角来看,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执着,是因为我们总是出于“自我”来看待事物。
佛之所以为佛,就在于它对生命的理解,对自我的观察都到达了超脱世俗的境地。
修佛的意义,就是在凡尘之中,始终保持一颗“出离心”,达到一种“无我”的状态。
《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
豆瓣评分:8.5(10120人评价)
面对死亡,大部分人是忌讳的,甚至显示出极端的恐惧。
也可能有极少数人,用浪漫主义的眼光,将死亡视作儿戏。
而这本《西藏生死书》告诉我们,这些其实都是对死亡的不同误解。
死亡有不同的形式,究其本质,始终是生命事实的一部分。
它就像睡眠一样,从睡着到苏醒,再到睡去,是一个自然的轮回过程。
我们无需感到沮丧,也不必异常兴奋,我们需要的只是平和地看待。
既不惧怕生,也不畏惧死,既可以从容淡定地活,又可以死得其所。
这是对死亡的最高修行,也是人类灵魂的最终解脱。
文末获取全部佛学47本书
↓↓↓
《与心对话》
嘎玛仁波切
豆瓣评分:8.4(188人评价)
你相信轮回吗?
无论你之前对轮回有什么样的想象或者了解,你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对于轮回的解释。
这本书里,真正的轮回不是生死往复,而是我们每时每刻都经历着的过程。
从早晨起床开始,一日三餐,工作学习,晚上睡觉,上一秒的内容会对下一秒产生影响,这就是轮回。
要强调的一点是:轮回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而我们本身,拥有选择的主动权。
你的存在对社会有价值,每天播种快乐的因子,这就是积极的轮回。
而埋怨命运的不公,却不愿做出改变,不仅自身不快乐,还会将不快乐传染给别人,这就是消极的轮回。
在命运之轮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改变,而改变的根本就在于每个人心存的念头。
《正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豆瓣评分:8.8(13284人评价)
对广大众生来说,真正斩断七情六欲,实在是件太难的事。
但我们仍然能在佛教中,找到对抗尘世烦恼的方法秘诀。
而“正见”,就是我们能在生活中做到的一个佛家概念。
大至历史兴衰、王朝更替,小至个人命运、权力财富……这些一直都处在变化之中,随时可能会变的事物,其实都是“无常”。
当我们不再去追逐这些梦幻易逝的东西后,我们就做到了“正见”。
用“正见”去看待我们的生活,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酸甜苦辣的各种情绪,但却不会再被情绪所左右。
这样,当我们面对人生的低谷、挫折时,能更坚强淡定;面对成功、收获时,也能更清醒低调。
文末获取全部佛学47本书
↓↓↓
《佛教常识问答》是由赵朴初编写一本佛教知识手册。全书共分四章,251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佛教基本知识,本书系统,完整,透彻,合法。是一般人了解佛教的历史源流、基本教义的通识书。
《中国佛教史》具体包括了:关于东汉明帝感梦遣使求法说、东汉末年佛教的流行和道教的创立、东汉时期汉译重要佛经剖析、支娄迦谶及其所传的大乘般若学等内容。《中国佛教史》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为“”文史知识文库之一的《佛教与中国文化》是中华书局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十年磨一剑的结果。本书涉及到佛教同中国文化之间方方面面的问题。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俗以及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影响,并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实例证明这种影响的发生过程、发生范围,及其深远意义。
中华书局约请著名佛教研究专家赖永海教授担任主编,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即《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是为“佛教十三经”。
《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金刚经》的“对外扫相”思想集中体现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点睛之笔;《心经》则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两部经典都从扫外相、破心著的角度去说“空”。
文末获取全部佛学47本书
↓↓↓
《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即世间求解脱”,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无量寿经》是根据“十方净土”的思想建立起来的净土类经典,也是净土宗所依据的“三经”之一。经中主要叙述过去世法藏菩萨历劫修行成无量寿佛的经过,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净土信仰自宋之后就成为与禅并驾齐驱的两大佛教思潮之一,到近现代更出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景象,故《无量寿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至为广泛和深远。
《四十二章经》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而且是一部含有较多早期佛教思想的佛经。经中主要阐明人生无常等佛教基本教义和讲述修习佛道应远离诸欲、弃恶修善及注重心证等重要义理,且文字平易简明,可视为修习佛教之入门书。
佛学47本书获取只需一步
↓↓↓
在徽信公众号:菲乐悦读书院,点击菜单栏:“书单”,即可。
【往期必读书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书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