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传教学茶-论武夷山岩茶的自我修养
武夷山岩茶一年可以采三次,分春茶、夏茶和秋茶。采摘的老嫩度对岩茶质量影响颇大。过嫩茶香气就偏低,茶味苦涩;过老则味淡香粗,成茶的正品率低。茶要及时采,及时采是宝,过时采是草。所以一到采茶季,也就是一周的时间非常紧张。 萎凋,就是让茶叶变干。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雨天则用加温萎凋)。这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就是让鲜叶生理失水,不是越干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失水过多则成“死叶”,水分散发不够,则影响做青。
做青,这就是做茶的核心了,这个过程更加专业。武夷岩茶特殊的品质就在于做青。做青的过程,是半发酵形成绿叶红镶边的过程;也是形成花果香的过程。因此,做青是决定毛茶品质好坏的关键,那手法和力度要有经验的制茶师才能把握,非一日之功。
杀青,就是让青叶受高热迅速升温,以钝化酶的活性(酶是岩茶制作过程中实现一系列酶促化学转化的催化剂)。通过高温滚筒杀青,原有芳香成分的低沸点青臭气进一步散发,高沸点花果香气进一步显露,在热化条件下,还会形成新的芳香成分。在茶村里经常看到机械化的滚筒,早已经代替了手工。
揉捻,有两个目的:一是将经过杀青的青叶揉捻成条索(形成蜻蜓头,蛙皮状);二是通过揉捻揉挤出茶汁,使之凝于叶表,有利于内含物的混合接触和一定程度的转化,便于冲泡饮用。
那浓浓的岩茶香气来自最关键的一步——烘焙,也就是干燥过程,这也是体现制茶师手艺的关键一步。烘焙分水焙、复焙、炖火。揉捻叶子经过散解后,就进行水焙,温度约1300℃,至六成干,摊开晾放6至7个小时,让茶梗水分散发。然后再高温复焙,温度为1600℃。手工将梗、片和成形不够好的茶条捡去,最后加焙炖火,也就是低温久烘,温度由高到低,开始80-850℃,逐步降到40-500℃,炖火时间约8至10个小时。通过低温久烘,以火调香,以火调味,那火候差一分一秒也会有不同的香味,这就需要茶师通过经验掌握了。这是一个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使茶叶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炖火的高超技术,是岩茶所特有的。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最终,三四斤青茶才得一斤毛茶。
制茶的过程真的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青涩是需要去除的,只有经过揉捻、烘焙,才能成熟,才有韵味。
看茶田、了解制茶的过程再品茶,才更加珍惜茶,才多了几份尊重和感恩!
细品慢饮,终得茶味,从此爱上了岩茶的纯厚!